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国学传世浩典:古文观止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第2版 (2008年8月1日)

丛书名: 中华国学传世浩典

平装: 38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06007082, 7806007083

条形码: 9787806007082

尺寸: 24.2 x 17.4 x 3 cm

重量: 680 g

作者简介

吴楚材,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浙江清山阴州山(今绍兴)人。幼受家教,勤奋好学。16岁时,患足疾,一病数年,仍手不释卷。疾愈,学问大进,在家设馆授徒。曾多次应考,但屡试不中。族伯吴兴祚时任福建巡抚,楚材24岁时投奔门下,受到器重,除公案书记之外,为其子伴读。兴祚谓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后兴祚为两广总督,随之同往广州。康熙十七年(1695),与侄吴调侯共同编成《古文观止》一书,共12卷,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明末文章222篇,以散文为主,间收骈文。繁简适中,体例周密,选材得当,每篇末加简要评注,为旧时文学启蒙读本,流传甚广。据为《古文观止》作序的吴兴祚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调侯为人“奇伟倜傥,敦尚气谊”。

内容简介

《中华国学传世浩典:古文观止》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加以组织、整理,并运用准确、流畅的白话文进行翻译。编者在每篇文章之前,将书中最为点睛的妙笔一一列出,在每篇文章之后,又加入了该篇文章外延的国学知识,使读者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这些名家名篇中的精华所在,又能举一反三了解更多的相关文化,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同时,大量切合正文内容的彩色文物、艺术图片,以及精准翔实的图说,使《中华国学传世浩典:古文观止》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目录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介之推不言禄

烛之武退秦师

祁奚请免叔向

晏子不死君难

季札观周乐

子产论政宽猛

吴许越成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叔向贺贫

王孙圉论楚宝

《公羊传》·春王正月

吴子使札来聘

《毂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

《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司马错论伐蜀

范雎说秦王

颜斶说齐王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触龙说赵太后

乐毅报燕王书

李斯·谏逐客书

《楚辞》·卜居

宋玉对楚王问

《史记》·五帝本纪赞

孔子世家赞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屈原列传

游侠列传序

滑稽列传

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贾谊·过秦论上

晁错·论贵粟疏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李陵·李陵答苏武书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诸葛亮·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李密·陈情表

王羲之·兰亭集序

陶渊明·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王勃滕王阁序

李白·与韩荆州书

李华·吊古战场文

刘禹锡·陋室铭

杜牧阿房宫赋

韩愈·原道

原毁

杂说一

杂说四

师说

进学解

讳辩

争臣论

与于襄阳书

应科目时与人书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祭十二郎文

祭鳄鱼文

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驳复仇议

桐叶封弟辨

捕蛇者说

梓人传

小石城山记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钱公辅·义田记

欧阳修·朋党论

纵囚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宦者传论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苏洵·管仲论

辨奸论

心术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留侯论

范增论

贾谊论

晁错论

上梅直讲书

喜雨亭记

石钟山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三槐堂铭

苏辙·六国论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赠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游褒禅山记

宋濂·阅江楼记

刘基·卖柑者言

方孝孺·深虑论

豫让论

王守仁·尊经阁记

象祠记

瘗旅文

归有光·沦浪亭记

袁宏道·徐文长传

张溥·五人墓碑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