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刺蕨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中华刺蕨

拉丁学名:Egenolfia sinensis (Bak.) Maxon

门:蕨类植物门

纲:薄囊蕨纲

目:水龙骨目

科:实蕨科

属:刺蕨属

形态特征

植株长达1米或更长。根状茎横走,粗1-1.5 厘米,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暗褐色,覆瓦状,全缘或多少啮蚀状。叶近生,叶柄的基部常宿存;不育叶叶柄长15-30厘米,基部粗约3毫米,禾秆色,上面有沟,基部被鳞片;不育叶椭圆披针形,长50-70厘米,宽15-20厘米,上部渐狭,先端延伸成长鞭状,近顶部叶轴上面有一大芽胞能着地生根,二回羽裂;羽片16-20对或更多,下部的近互生,开展,疏离,间隔2-3厘米,近无柄,披针形,长10-14厘米,宽2-2.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并有浅圆齿,近顶部羽轴上面有一小芽胞,基部截形,深羽裂达2/3;裂片16-20对,斜展,间隔约1毫米,椭圆形,长8-12毫米,宽4-5毫米,圆头,全缘或微波状,缺刻底部有一由小脉延伸而成的小尖刺;小脉6-7对,羽状,分离,单一或分叉;叶草质,干后褐绿色,两面均无毛;叶轴淡禾秆色,上部两侧有狭翅,上面疏被暗棕色贴生的卵形小鳞片。能育叶叶柄与不育叶的等长但较纤细;叶片明显狭缩,披针形,长22-30厘米,宽4-5厘米,先端尾状,基部不变狭,一回羽状;羽片10-14对,稍斜展,互生,间隔2-3厘米,下部的柄长3-4毫米,狭披针形,长4-5厘米,宽5-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浅心脏形,下部几对的边缘有浅圆齿,向上部的全缘。孢子囊群满布于能育羽片下面。染色体2n=82。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志 第6(1)卷 )

产地分布

产云南南部 (思茅、景东、新平、西双版纳) 、贵州。生于密林下,通常为土生,亦可攀附于岩石上或树干基部,常见,有时在局部林下形成优势,丛生成片,海拔850-1700米。印度、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