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平装: 47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503695889, 9787503695889

条形码: 9787503695889

尺寸: 20.8 x 14.6 x 2 cm

重量: 499 g

内容简介

《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以志愿服务精神与志愿者权益保障的关系为主线,阐述了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体系、方法,探讨了志愿服务、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志愿服务立法等基本概念,研讨了志愿服务的演进发展、基本原则和法律保障,分析、介绍了志愿服务立法的动因、条件、目的、功能、历史;重点研究了志愿服务立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类型和基本内容,包括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主体、行为、程序、监督、救济等方面的制度框架;介绍了域外的志愿服务立法,包括美、加、德、法、西、日等发达国家及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经验和特点;概括、分析了我国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服务立法的概况,重点考察、分析了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志愿服务立法现状;就志愿服务立法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对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志愿服务风险防范机制、志愿者权利保障机制以及志愿服务立法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书末收录了关于北京市志愿服务现状、北京奥运志愿服务工作、北京市志愿服务立法现状、北京市志愿服务风险、《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的立法特点的专题调研报告和问卷分析报告;书末还提供了六个国家的志愿服务立法文本,可为改进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志愿服务立法、强化志愿者权益保障提供理论和实务参考。

媒体评论

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共青团北京市委等单位组织专家编写的这本书,是一本有利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好书,是一本志愿服务立法的参考书,很值得阅读。首先,它在大量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志愿服务立法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框架,比较了中外志愿服务立法的做法,总结了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分析了志愿服务立法必须解决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权利保障机制等疑难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全国性的志愿服务立法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其次,本书的显著特点是,以颇具代表性的北京市志愿服务工作现状作为重点样本,专题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风险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对《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立法特点的分析报告也非常切合实际,若干国家志愿服务立法文本的引介使得本书的内容更为丰富。最后,本书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突出实证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的方法,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罗豪才(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现任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软法研究中心名誉会长)

目录

导论志愿服务精神与志愿者权益保障

一、志愿服务立法成为世界潮流

二、志愿者牵手结缘北京奥运会

三、本书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

第一章 志愿服务立法的理论基础

一、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

二、志愿服务的演进发展

三、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

四、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

第二章 志愿服务立法的制度框架

一、志愿服务立法的基本原则

二、志愿服务立法的基本类型

三、志愿服务立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域外的志愿服务立法

一、美国的志愿服务立法

二、加拿大的志愿服务立法

三、德国的志愿服务立法

四、法国的志愿服务立法

五、西班牙的志愿服务立法

六、日本的志愿服务立法

七、域外志愿服务立法的特点

第四章 我国的志愿服务立法

一、我国志愿服务活动概况

二、各地(省、区、市)志愿服务立法现状考察

三、北京市志愿服务发展及立法概况

第五章 志愿服务立法的若干疑难问题分析

一、关于志愿服务管理体制

二、关于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三、关于志愿服务风险防范机制

四、关于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

五、关于志愿服务立法成本与效益

附录1:北京市志愿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附录2:北京奥运志愿服务走访调查报告

附录3:北京市志愿服务立法调研报告

附录4:北京市志愿服务风险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附录5:北京市志愿服务风险研究报告

附录6:《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的立法特点分析报告

附录7:若干国家的志愿服务立法文本

结语 我国志愿服务法制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