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小说学主流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罗书华著 丛 书 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出 版 社:上海世纪出版社 ISBN:9787806788110 出版时间:2007-12-01 版 次:1 页 数:422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中国小说学主流》在分析中国小说的所指与类型、存在形态和基本构成的基础之上,将中国小说学的发展划分为汉魏、唐宋、明、清与近代五个历史阶段,并对各个时期小说学面貌及代表论著进行了简明的分析。提出了小说学(叙事学)“事体”的新命题,以及小说学事体发展经过了实有之事、或有之事、虚构之事、文生之事的四种主要形态与阶段的新观念,并以此为核心线索来考察中国小说学的发展,分析各个小说学篇章。是一部新颖而简明的中国小说学读本。书中所引小说学原著,作者用原文进行了反复的校对,方便研究者直接引用。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罗书华,江西泰和人,住无争楼,居默墨斋。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近期在韩国外国语大学任访问教授。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1988-1991)、北京师范大学(1995-1998)、复旦大学(2000-2002)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做博士后。著有《双凤护珠:红楼梦的结构与叙述》(又名《正说红楼梦》,1998、2007)、《章回小说生成史论》(2002)、《红楼细细读》(2007)、《中国小说学主流》(2008)等作品。现阶段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是:红楼梦、中国散文学、中国诗学与叙事学比较。 目录序 绪论 小说、小说学的方式与构成 第一节 中国小说的所指与类型 1.稗史小说 2.传奇小说 3.平话小说 4.章回小说 5.小说合义 第二节 中国小说学的存在形态 1.小说文本 2.序跋凡例 3.目录著述 4.笔记杂著 5.评点批改 6.小说专论 第三节 中国小说学的基本构成 1.功能价值论 2.事体虚实论 3.叙述艺术论 4.形象性格论 第一章 汉魏:小说学的初兴 第一节 汉魏小说学概说 第二节 稗史小说观的初生 1.“小说”的出现——《庄子·外物》 2.最早的小说论——桓谭《新论》 3.稗官野史:小说的根本定位——班固《汉书·艺文志》 第三节 为虚辩说:小说学的发源 1.物在人外:虚中有实的最初证明——郭璞《山海经序》 2.仙化:虚构与想象的又一源泉——葛洪《神仙传自序》 3.虚构的第一次正面肯定——干宝《搜神记序》 4.小说别史传:独立发展的幽微之途——《汉武别国洞冥记序》 第四节 正统小说观念的表现 1.崇实:读者的接受原则——刘义庆《世说新语》 2.好之与忌之:帝王的态度——王嘉《拾遗记》 3.真与文:雅正小说观的实践(上)——萧绮《拾遗记序》 4.真与文:雅正小说观的实践(下)——萧绮《拾遗记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