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现代人权论战:罗隆基人权理论构建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丛书名: 人权研究丛书 平装: 27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9707548, 7509707544 条形码: 9787509707548 尺寸: 22.4 x 14.8 x 2 cm 重量: 381 g 作者简介刘志强,江西安福人,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广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师所律师。研究方向为人权法学、人权宪政史。 内容简介《中国现代人权论战:罗隆基人权理论构建》利用大量的史料,对罗隆基人权理论作出了客观的考察与批评。作者认为,罗隆基系统构建的人权理论,是那个时代的一座丰碑。罗隆基的人权理论既是他一生全部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一生政治活动的基础。罗隆基以“人权论战”起家,强烈抨击国民党“党治”下的中国没有人权,幻想对其加以改造,走上宪政国家道路,为此提出“第三条路线”等政治主张。罗隆基书生论政成功,书生从政失败。实践的失败并不表明其理论就毫无道理。考察罗隆基人权理论,不能仅从道德标准来判断政治上的是非,尽管他的人权理论抑或可商,但其精华实质仍对现代中国具有启迪作用。在中国人权史上,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人权论战”是中国现代史第一次严格意义的“人权运动”。在“人权论战”中,罗隆基作为“人权派”的重要成员,是名副其实的主将。他在“人权论战”中所阐发的人权理论,不仅在当时具有针对性,而且带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目录第一章 导论:概念界定、学术史与方法 一 人权问题的学术界定 二 选题的意义 三 学术史的评估 四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权论战前后 一 人权思想在现代中国的流变 二 人权论战的背景 三 人权论战的起因 四 人权论战的载体和组织 五 人权论战中拉斯基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人权论战中罗隆基的角色 一 罗隆基的地位和作用 二 罗降基的论辩与影响 第四章 人权论战中罗隆的理论 一 人权理论总论 二 人权理论与约法 三 人权理论与民主政治 四 人权理论与思想言论自由 第五章 罗隆基人权理论的渊源 一 罗隆基清华时期自由、民主观念的培养 二 罗隆基留学期间国家主义的提倡 第六章 人权论战之后罗隆基的实践 一 “笫三条路线”的理论来源 二 “第三条路线”与“第三条道路”的异同 三 罗隆基“第三条路线”个案的实践 四 罗隆基人权理论实践的失败 第七章 罗隆基人权理论之批评 一 罗隆基人权理论的历史限度 二 罗隆基人权理论的实践考量 附录一 政政时期约法 附录二 中国民主同盟纲领草案 附录三 主要参征书目、文献和论文举要 后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