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估 |
释义 | 基本信息书名: 中国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估 作者:陈毓川 等 出版:地质出版社 书号:ISBN 7-116-06616-8 字数:1000千字 出版时间:2010-4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对我国西部地区阿尔泰、东天山、秦岭、三江和西藏冈底斯等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潜力进行宏观评估的专著。全书以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和成矿体系理论为基础,在对我国西部新发现或取得新进展的新疆池西铁铜矿、小红山铁矿、影霞山铅铮矿、乔夏哈拉铁铜金矿,西藏雄村铜金矿、驱龙铜金矿,四川梭罗淘金矿、跑马铅铸矿、岔河锡矿,云南会泽铅钵矿,陕西马元铅铸矿等重要矿床野外调查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矿床的研究和对西部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的总结,建立了从成矿地质基础分析成矿潜力、从成矿信息分析成矿潜力、从新类型分析成矿潜力、从新发现分析成矿潜力、从新认识分析成矿潜力、从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分析成矿潜力、从成矿体系的形成历史分析成矿潜力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估的技术流程,并运用于对各个成矿区带的实际工作中,如对东天山地区的一些矿产地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意见,有助于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本书可供从事野外地质找矿工作、矿床学理论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以及矿产资源管理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陈毓川(1934.12.7-)矿床地质专家。浙江省平湖县人。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顿涅茨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研究员、原地矿部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系统、深入研究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带地质,为指导找矿及总结成矿规律作出了贡献;深入研究宁芜、庐枞、南岭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提出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在国内开拓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系统总结华南花岗岩有色、稀有矿床及陆相火山铁矿成矿规律,促进了全国火山岩区及花岗岩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与程裕淇等研究提出矿床成矿系列概念,发展区域成矿理论,广泛应用于指导找矿;“六五”以来负责地矿部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七五”期间负责全国金矿找矿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4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一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1986年获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技工作者奖、200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书目录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西部矿产资源潜力评估的理论问题 第三章 西部矿产资源潜力评估的技术流程 第四章 东天山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估 第五章 西南三江中段矿产资源潜力评估 第六章 西藏雅鲁藏布江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估 第七章 典型矿床的资源潜力评价——以西藏雄村铜金矿为例 第八章 秦祁昆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估 第九章 西部老矿山的深部资源潜力评估 第十章 西部矿产资源潜力评估的技术方法与示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