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诗学道器论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劳承万 著出 版 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1

版 次:1

页 数:401

字 数:420000

印刷时间:2010-12-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33657307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关于“诗”的理论,大体上说,也只“诗话——诗论/诗学”,中国则有其作三者。谙熟西方诗学的前辈学者说“中国只有诗话,而无诗学”,这是颇值深思的话。美学、诗学皆是西方人的学科构之转换之后,对应性的中国“诗学”形态才能呈现出来。故中国只有诗教(诗之为教),而无西方式的诗学(诗之为学)。中国悠久文化体系之完善形态,是“形上——形下”一体,或“道——器”一体;上下贯通,相互依托与生辉,倾斜于或局限于任何一边?研究,都不说完善形态之研究。本书既厘析区别玄虚的“诗之上之道”,也实证、考察“诗之形下之器”,在“形上——形下”、“道——器”一体之相互贯通中,展现了中国诗学研究这新面貌与新路向。

目录

导论

上卷 中国诗学之道论——诗之为教与诗之为经(诗性源头与诗性本体)

第一章 中国礼乐文化诗性源头的三大层次

第一节 神话的“诗性智慧”原型

第二节 中国文明源头“六经”中的形上诗性之道

第三节 学派体系中的诗性形上之道

第二章 诗性本体与诗性方法

第一节 诗性本体

第二节 诗性方法

第三章 儒道禅的诗学形上之道

第一节 孔孟儒学的诗学形上之道

下篇 中国诗学之器论——中国诗教之实践方式(诗性流变与韵律节奏)

结语

附录一 节奏论——生理能转化为心理能的探索

附录二 中西学科形态之转换与学术文化之趋向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