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诗歌发生史
释义

图书名:中国诗歌发生史

图书信息:

作 者:朱炳祥 编

出 版 社:武汉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2-1

版 次:1

页 数:322

字 数:220000

印刷时间:2000-8-1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2

I S B N:9787543020344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诗经》是中国诗歌由口头创作转化为书写文学的第一部诗歌集,被称为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都是从它开始记述的。由口头歌谣创作向书写诗歌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若干万年的发展过程,探讨原始歌谣的起源、功用、本质及其在发展中一次次的质的飞跃,溯本清源,可以获得两个重要的答案:一是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土壤上,三百篇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二是包蕴在三百篇艺术中的遗传基因,是诗歌文学的本质的品格,它们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升华,终于建构了我们民族三千年光辉灿烂的诗史。朱炳祥先生的新著《中国诗歌发生史》,正是研究中国原始诗歌的起源和发展,所以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专著。

目录

《中国诗歌发生史>序

引言

第一章 问题的历史

第一节 古代研究摘要

第二节 现代研究撅英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材料的困惑

第二节 多重文化时空层叠与整合

第三节 “发生学还原”的方法

第三章 符号的生成及其一般特征

第一节 人类符号器官的形成及其功能的产生

第二节 符号的一般特征

第四章 汉语的起源及“歌”“诗竹发轫

第一节 汉语的发生学道路

第二节 原始汉语的诗性特征

第三节 一个实证性的个案分析

第四节 “歌”“诗”发轫

第五章 巫术咒语歌一中国诗歌发生 第一形态

第一节 巫术观念的产生

第二节 巫术咒语歌的形态

第三节 “赋”之生成

第四节 “比”之原始

第六章 图腾亲情歌一中国诗歌发生 第二形态

第一节 从巫术观念到图腾观念

第二节 图腾亲情歌

第三节 《诗经》兴象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兴”之释义与原始审美观念的发展

第七章 神话叙事歌一中国诗歌发生 第三形态

第一节 神话的起源及其与诗歌的发生学联系

第二节 神话叙事歌举例

第三节 “风”之还原

第八章 宗教祭祀诗歌一中国诗歌发生 第四形态

第一节 宗教世界观之界定

第二节 宗教祭祀诗歌的情感形式

第三节 “颂”之语义内涵的历时性分析

第九章 汉字诗歌——中国诗歌发生的完成形态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及其与汉语的原始关系

第二节 汉字对中国诗歌形成的影响

后记

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问题的历史

古代学者最初对中国诗歌起源和发生问题的一般性关注,大体与成熟诗歌的出现同时或稍晚,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两千多年;开头只是只言片语,后来的论述是越来越丰赡了。本章简述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历史。

第一节 古代研究摘要

先秦学者最先的探讨旨在指出诗歌起源的原因。《尚书·虞书·舜典》载:“诗言志,歌永言”。这个“志”,是个内涵很复杂的概念,《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云:“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孔颖达《毛诗正义》说:“此六志《札记》谓之‘六情’。在已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在古人的心目中,人的所有思想、感情、志意、欲念都可以称为“志”。“诗言志”,就是说诗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

《诗大序》对诗歌发生原因的讨论较之《尚书》更为展开: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因。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日《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