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农业发展之路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审计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7月1日)

平装: 59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801690210

条形码: 9787801690210

作者简介

李永全,1955年生,辽宁海城人,历史学博士,197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外语系,199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多年从事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译校工作以及苏联史、俄国当代问题和有关国际问题的研究。现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来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发展之路》包括了:毛泽东是社会文化变革的工程师。阶级斗争概念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支柱。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和要求建立一个富强的中国的决心是毛泽东的最高理想中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中获取力量的观点,强调人、意识、政策以及政治挂帅的思想,体现了某种列宁主义成分。毛泽东的这种思想可概括为“共产主义新人”思想等内容。

目录

绪论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经济思想

一、理想主义“大锅饭”思想

理想主义“大锅饭”思想有一个深刻的变化过程,转变的时间是50年代中期,当时在农村发动了一个快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几乎在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毛泽东是社会文化变革的工程师。阶级斗争概念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支柱。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和要求建立一个富强的中国的决心是毛泽东的最高理想中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中获取力量的观点,强调人、意识、政策以及政治挂帅的思想,体现了某种列宁主义成分。毛泽东的这种思想可概括为“共产主义新人”思想。

自力更生成为激励人们使出最大干劲的一种方法。自力更生作为一种行动方针已在几种不同的意义上和为了不同的目的具体地应用过。

毛泽东的平均主义是同“延安经济学”的无私忘我精神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一个经济原则是:经济发展只有通过迅速的、波浪式的运动才能取得。强调工农业“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都体现了“延安模式”。

二、现实主义“承包饭”思想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一是“要吃饭”,二才是“要建设”,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是中国的第一重大问题。

“我们搞宏观经济,应该把农业放到一个恰当位置上”。这个恰当的位置,就是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要靠深化改革,“我们首先要解决农村问题,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积极性。”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三、知识创新的“科技饭”思想

……

第一篇 理想主义“大锅饭”的三十年

第二篇 现实主义“承包饭”的二十年

第三篇 市场经济中知识创新“科技饭”的实践

结束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