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农工民主党晋城市委员会
释义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1930年8月,国民党左右派领导人邓演达为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上海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农工党的前身,当时被称为第三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响应中共在《八一宣言》中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41年3月,该会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抗战胜利后,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斗争。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1948年5月,农工党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949年1月,农工党领导人章伯钧和其他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随后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同年9月,农工党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和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农工党先后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章程》总纲作为该党政治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团结、推动其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农工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上来,积极参政议政,对国家经济建设,医药卫生事业改革,振兴中医药事业以及国家政治生活中一些重要问题提出建议;协助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方面的政策,积极开展医疗、科技咨询服务,兴办业余教育,组织“智力支边”,加强同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联谊,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农工党历任领导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季方、周谷诚、卢嘉锡,现任主席蒋正华。

1989年10月,农工党晋城市支部成立,秦秀青任主委、陈本立、朱连学任委员。当时有党员6人。

1990年8月9日,中国农工民主党晋城市支部委员会成立。秦秀青任主委,朱连学、孟庆林任副主委。当时有党员16人。

1996年12月,农工党晋城市总支部委员会成立。秦秀青任主委,陈改玲、孟庆林任副主委,下设市直、城区、泽州、高平市3个支部、1个小组。共有党员4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担任农工党山西省委委员1人,市县二级人大代表4人,其中常委2人,市、县两级政协委员8人,其中常委2人。

农工党晋城市委组织的筹备工作是1999年开始的。2000年10月13日,经农工党山西省委批准,在中共晋城市委统战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召开了农工党晋城市党员大会,会议选举陈改玲为市委会主委,韩军、王胜利为副主委,郜玉太、李全林为市委委员。

2000年11月25日中国农工民主党晋城市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召开。会议选举陈改玲同志为农工党晋城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军、王胜利为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秀青为名誉主任委员,孟庆林、潘琦为市委顾问,任命韩军为秘书长;大会选举产生了由5人(陈改玲、韩军、王胜利、李全林、郜玉太、赵希先、郭金祥)组成的农工党晋城市第一届委员会。

2006年12月30日中国农工民主党晋城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陈改玲同志为农工党晋城市委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军、王胜利、李全林为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命韩军为秘书长,孙夏芳为副秘书长;大会选举产生了由9人(陈改玲、韩军、王胜利、李全林、郜玉太、赵希先、郭金祥、段韶军、孙夏芳)组成的农工党晋城市第二届委员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