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丛书名: 金融发展理论前沿丛书

平装: 24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4953797

条形码: 9787504953797

尺寸: 23.6 x 16.4 x 1.8 cm

重量: 381 g

作者简介

白钦先教授,1940年生,山西省清徐县人,我国著名资深金融学家。辽宁大学经济学教授,金融学专业和政策性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任导师,应用经济首席学术带头人,曾被聘为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亚太金融学会国际中国理事;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曾多次获得辽宁大学最高奖——振兴奖,沈阳市劳动模范。

从事高等院校金融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近三十年,在比较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和以金融资源学说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等领域有开拓性研究,近几年又将上述三者统一在发展金融学的框架下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余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工程”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主持人,成果或专著多项获国家级奖或部委级奖,代表作有.《比较金融学》、《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导论》。

经济日报“神州学人”称白钦先教授“为人惟诚、为学惟新、为道惟真”。

李钧,1970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现任政策性银行省分行高级经济师,全国中青企协会员,省金融学会会员。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师从白钦先教授攻读政策性金融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多年来,致力干农村金融、政策性金融研究,在国家级学术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有论文获全国金融工会论坛评审奖项,曾获省社科联优秀论文奖。参与著撰过《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导论》、《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举要》等专著。曾当选全国金融工委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当选总行首届十大杰出青年,2008年被评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学习型职工先进个人。

内容简介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变迁理论为分析框架,深入研究了中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和需求状态。从金融功能论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满足需求的制度供给的“三元结构”理论,即农村金融制度应由农村商业性金融、农村政策性金融和农村合作性金融有机构成才能充分满足中国农村金融的需求,才能破解“三农”问题的困境。特别是以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历程,以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国际上主要国家农村金融制度的状况,还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全面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科学、合理和理想状态,并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给出了达到这种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变迁途径。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中国“三农”问题中金融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2 中国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及评价——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2.1 中国农村金融需求

1.2.2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

1.3 相关研究现状——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3.1 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综述

1.3.2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重组重构研究成果综述

1.4 本书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

2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的理论铺垫

2.1 对几个基本概念的重新理解

2.1.1 关于农业、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

2.1.2 对于金融的再认识

2.1.3 对于农村金融的再认识

2.1.4 关于制度、金融制度

2.2 相关理论综述

2.2.1 农村金融理论综述

2.2.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综述——关于制度、制度供求和制度变迁

2.2.3 金融功能理论综述

3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基本描述——一个分析框架

3.1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基本定义及理论假设

3.1.1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基本定义

3.1.2 几点假设

3.2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

3.3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三个不同理论层次

3.4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整体功能描述

3.5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整体协调

4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分析

4.1 “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之一:农村商业性金融

4.1.1 基本定义

4.1.2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规范理论特征

4.1.3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功能分析

4.1.4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实践形式

4.2 “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之二:农村政策性金融

4.2.1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理论阐述

4.2.2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规范理论特征

4.2.3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分析

4.2.4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实践形式

4.3 “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之三:农村合作性金融

4.3.1 互助合作思想的综述

4.3.2 农村合作性金融及其金融功能

4.3.3 农村合作性金融长期存在的必然性

5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国际实践

5.1 美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2 日本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3 法国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4 德国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5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制度及评价(以印度为例)

5.6 世界各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启示

6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变迁及其分析之一:历史回顾

6.1 理论依据:关于制度变迁

6.1.1 关于制度变迁理论

6.2 中国农村金融的历史演变和制度变迁

6.2.1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农村金融

6.2.2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农村金融

6.2.3 进入经济体制改革阶段的农村金融

6.2.4 进入经济市场化改革后的农村金融

7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变迁及其分析之二:功能评价

7.1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表象归纳

7.2 中国农村金融现行制度的主要缺陷分析

7.3 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缺陷的制度因素分析

7.3.1 农村金融产权制度的非正常存在

7.3.2 农村金融制度的结构性缺陷

7.3.3 农村金融运行机制不够科学

7.3.4 农村金融制度的功能不健全

7.3.5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动力的缺失

8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完善及路径选择

8.1 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最终目的

8.1.1 指导思想:“六大战略思想转变”

8.1.2 指导原则:“九大协调均衡”

8.1.3 最终目的:实现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8.2 重构和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

8.2.1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调整规范和健全壮大

8.2.2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拔乱反正和正本清源

8.2.3 农村合作性金融的重建重构和培育发展

8.3 实现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8.4 构建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路径选择

8.4.1 “三元结构”体制构建的政府因素:强制性变迁

8.4.2 “三元结构”体制构建的市场因素:诱致性制度变迁

8.5 全书结论、存在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9: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