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单身女人与白马王子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月1日) 外文书名: La Femme seule et le prince charmant 平装: 314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32 ISBN: 7213022725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上篇建立历史背景:为什么单身生活的人数量如此之多,而且是有规律地上升?中篇论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绘制了一幅图像。下篇给予解释,自立之路。女性身不由已地走上这条路,为了更好生活而不得不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其实当她们选择在自立的道路上冒险时,就做出了一个不仅仅关乎自身的决定:她们重视审视社会的基础结构(以贤妻角色为基础的家庭),并威胁到整个社会机制。

媒体推荐

本书主人公是一对奇特的夫妇:单身女性和白马王子。它是现代童话,但也是真实的。单身女性是主角,贯穿于全书,且极具活力;白马王子则是时不时地以模糊的形象出现。对现代社会而言,这是否是一个夸张过时的陈词滥调呢?只有到故事结束时才能下结论。

本书并非纯粹地讲述故事,故事其实只是引子,像阿莉阿德尼线团一样,引导人们进入对

单身生活的分析。单身生活,是一座有可能令我们迷失方向的错综复杂的迷宫。读者也可以不

看分析而只读故事,紧紧追随白马王子和现代灰姑娘的情感历程。

八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婚外生活和孤独问题。我所有的努力只是证明了更多更特殊的新类

型和新问题:农村中男性的孤立,已婚女性在家中的孤独感,等等。

人们知道得越多,就觉得懂得越少。懂得越少,就越无法清楚地、有力地阐述。而单身的

男人和女人所期待的恰恰是:得到一个清晰的信息,赋予他们这种奇怪的存在方式令人信服的

理由,帮助他们作出影响未来的决定。

本书所采用的是“透视法”,即借助阿莉阿德尼线团明确主导程式,避开那些特殊的边缘类型。因此,本书不涉及农民的婚姻困难、家庭主妇的孤独和其他千百种有疑问的缩微景观,不涉及老年人的孤独,对男性也只是略微提及。当然也不论及令人感叹的社会边缘人。这是突显主题必须付出的代价。当内容纷繁复杂时必须给予中心议题以特权。

此处的中心无疑是女性,选择的女性也并非任意而为。选择的年龄层次为20一50岁。因为本书详细分析的社会机制是以最高能量运行着的。我们将会看到,生活是如何将两种矛盾的成分合为一体的:一个人的生活是一种双重生活。由于私生活是隐私的典范,因此赋予这一年龄段的女性以另一种地位:将整个身心奉献给家庭。单身女性徘徊于独立的冲动和隐私典范的压力之间,身陷旋风之中,支离破碎,她不断地寻思“为何这般”?却又继续着这种破碎的生存。通过对全部信件的分析,我们将进入她的思想深处。

然而,在很多方面,男性的单身生活与女性的单身生活颇为相似。第一,这种人生轨道有着相同的无忧无虑的活力。第二,有相同的渴望,希望按自己的意愿建立生活。第三,有相同的疑虑和困惑,也会被孤独灼伤,以至冷淡得对女性毫无希求。第四,同样希望拥有家庭和孩子(这是最令人梦想的缺项),以及亲友的热情和社会的承认。因此,单身男人也不妨渎读这本书,在不少段落中或许会找到自己:蛰居家中的退化,突发奇想的外出(“今晚我要找到她”),生存方式的轻松带来的快乐与痛苦,等等。他们能惊奇地发现那些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简单更有特性的女性,她们允许人们用放大镜去观察她们。例如在第十一章中,我们将看到,“护罩逻辑”如何促使单身女性以积极的姿态展现自己,在为另一半“自我”而辩护的他人目光中获得身份。男人也需要经历这一阶段、只不过是没有女性表现得这么强烈,他们更容易接受现实——内心的破碎。对他们来说,“护罩逻辑”没有发展到“反常”的地步(“护罩逻辑”使某些女性过于引入注目、过于完美而变得不可接近)。

……

作者简介

译者:蔡宏宁 编者:(法国)考夫曼(Kaufmann Jean-Claude)

让-克洛德·霍夫曼,社会学院,索邦巴黎五大社会关系研究中心(CNRS)主任。作为研究婚姻与日常生活问题的专家,他还著有《婚姻的网状结构》、《女人的身体、男人的目光,裸胸的社会学》、《著作核心,家务行为理论》

目录

第一章 单身生活:漫长的历史

过去的婚姻

独身不可容忍

伟大的比法罗女

第一例合法独身

女扮男装的圣女

与“自我”面对面

19世纪:伟大的运动

轻佻年轻的女工和法伦斯泰儿

断裂

晦暗的年代

美国模式

斯堪的纳维亚模式

疯狂的年代

朦胧的年代

第二章 双重生活

“谴责的手指”

“古怪”

不安之地

家庭的前言和隐言

女友们的笑声

叛变

三段式的笑声

…………

当事者的某些数据

文献资料

单身者数量的增长

年轻人与老年人

城市与乡镇

发展期间

男人和女人

富人与穷人

社会关系:新形势

文摘

书摘1

尽管如此,什么都比不上真正的出门,此时目的(惟一的)是明确的:找到一个男人,找

到生命中的男人。现在,最炽热的感情出现在初期,处于拿主意和出门之间:激情进发将她推

向最美妙的故事中。丝毫不受拘束的幻想也可能会与现实交错。不再是想象的迷雾,不再只是

抚慰,幻想具体化了。在想象与现实的转化过程中感情最为炽烈。游荡在波动与迷茫中,确实

会形成一种感觉,另一种生活经历正在开始,美妙的故事不再虚无缥缈,与现实碰撞了。感觉

像生活在另外一个星球上,既不是脱离现实的幻象,也不是远离梦想的现实。巴贝特悠然地享

受着准备工作的快乐。“当我对自己说,出去吧,今晚我会遇 见他。一想到此,我的心就‘

怦怦’直跳。什么都不管 了,甚至不放音乐,我的身体和感觉都棒极了,我化妆的手指都充

满了感情。”

……

书摘2

不安之地

“谴责的手指”在某些时刻表现得更加厉害。在那些时刻,“单身生活”这种个人生活的隐秘模式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成为众目睽睽的对象。飞例如,各种家庭聚会,只需看看星期天那些使单身者难以忍受的洗礼和婚礼。即便在外省的社交场合,点对单身女人的约束也没有减弱:“晚上6点以后就不可能独自到酒吧喝咖啡。或者,炎热的6月晚上,无法待在电视机前,便不由自主地出去溜达一下,但是8点以后就不可能了。所以,对‘这些自由’来说,巴黎是天堂!”热拉尔蒂娜这样写道。几个月前她刚到巴黎。但她马上又补充说:“即使在巴黎也不能随心所欲。”因为大城市里看起来较为自由的场合也有规矩,有时也同样严格,这种规矩微妙不明言。只要这些场合中有很多人毫无顾忌地表露出亲密(爱意浓浓的情侣,满脸笑容的孩子),批判的目光就会立即“射”过来。尽管这些恋人们没有任何企图,他们脑中只有爱情;尽管这些小孩的笑容毫无恶意,批判的目光仍然显得刺眼。希尔维再也不打算去公园了:“在春天,天下所有的恋人都在相拥轻吻,这真叫人难以忍受。”

一旦单身女性出现在公共场合,“谴责的手指”便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形成了:猜疑的目光和指责的低语。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被注视的女性自己的解释是决定性的,因为那些标志很微妙“,无法有力地引导这种主观感觉。在一项关于沙滩上私密行为推则的研究中,我曾经指出一种客观征象:一条列标准规定了哪些是常规场合,越是在远离这些常规场合的地方脱掉泳装上衣的女人,会招致越多的目光。这使她们能够明白那些神秘的规则,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与“人们允许的行为”保持一致。但是,此处的征象是最模糊不明的。因为“反常”很少能一眼就明了的:独自散步的女人很可能已经结婚,正在寻找她的孩子或有其他的原因。因此,无法明确形成那些合乎常理的目光“系统”。单身女人不得不密切留心最细微的迹象,所以导致她们的见解很可能总是过于夸张:她们越是感到自己不同于范式,就越是想象“谴责的手指”,也就越能看见身边尚不明确的迹象。关于这一点,可以以排队买电影票为例。

看电影是单身生活中无数小小的快乐之一:单身女性看电影的次数是已婚女性的三倍之多。坐在熄了灯的漆黑的放映厅里,感觉自己是这个文化群体的一分子,置身于人群中,没有任何不同之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战胜排队的考验。“有一段时间,待在这样的队伍中简直无法忍受,情人们相拥的欢声笑语,父母们逗孩子玩……我只得让自己专心看杂志,在这种时刻,杂志成了我必不可少的道具。”虽然热拉尔蒂娜尽情地享受着巴黎的自由,她的脑海中还是想着那“指向她的可怕的手指”。可是,“谴责的手指”真的存在吗?或许曾经有过一种隐约的惊、诧的目光(尽管是一种先人之见),或许根本就黼窃窃私语。从另一个角度说,等候买票的队伍的确存储亲情的流露;过于热闹,太直白,让她无法接受。而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热拉尔蒂娜的感觉如此强烈?为什么她没有看到这些表象是夸大的,有时需要家庭成员付出极大的努力,才会上演这一幕。为什么这种美丽的表象令她不得安宁,使她更加陷入生活中消沉的一面。由于热拉尔蒂娜的心理作用,那手指变得更具威胁了。

热拉尔蒂娜的心理作用,在其他场合也会产生磁场效应:饭店、咖啡馆、剧院,还有那些邻近的商店,挨个受审视的传统场所,一个人的分量很快就会引起注意,引来一些带着难以忍受的调侃口物的建议。玛丽一皮埃尔就是因为讨厌那些无聊的话才和肉店老板闹翻的:“在超级市场,我至少能清静点。”是的,没有那胖胖的、油光光的肉店老板的唠叨,耳边确实清静了不少,可是超市里收银小姐比起肉店老板,也只是稍微不那么令人烦恼罢了。

对单身女人来说,有令人不安的地方,也有令人烦恼的时刻。所有的白天和非节假日能渐渐地缓和个人生活方式造成的压力:白天的工作让自立的人更自由,而其他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则导致“谴责的手指”毫不犹豫地出场。晚上,夜幕降临了,这时“孤独”便长时间地、肆无忌惮地控制着女人,总是招致了更多的目光(对男人则不尽其然)。“晚上更糟,不能出门。如果是在白天,我们的孤独处境不为人注意,可是一到晚上,就有一种像荧光般发亮的感觉。”(艾洛蒂语)假期和周末,那是属于家庭的时刻。“星期天是不可能独自在满是情侣和一家人的街上散步的。”(安妮可语)至于圣诞节和情人节,那就更无需多言。艾德维格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些烦人的时刻:“周末、圣诞节前夜、日落时分,它们是单身者的大敌。”

家庭的箴言和隐言

在单身女性的人际网络中,有两种团体构成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家庭,另一个是女友。

对单身女性来说,家庭和女友是两个不同的后援团。女友们的理解和支持的话语,缓解了“范式”造成的压抑厂谴责的目光”和“背后的窃窃私语”让啦于真实的交谈。家庭则不同,家人的话语虽然用心良苦但无法承担女友团的这种作用。“最难应付的是亲戚和家人”(玛丽一安娜语);“家人太可怕了,他们根本不理解你”。(蕾拉语)因为家庭徘徊于“帮助的愿望”和“更强烈的责任”之间,而且后者占了上风,因为家庭比其他任何团体更负有保证“正常生活范式”得以实现的责任。

父母在两种观念、两种话语之间犹豫不定。这种犹豫使得父母形成了一种矛盾的教育。在他们所应该传授的价值观中,最珍贵的是孩子的自立,这使传授本身原则上失效:人们无法一边指手画脚,一边要求孩子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犹豫和矛盾在孩子的恋爱年代到来时更加强烈。第一种话语:你有权利(也有责任)让别人听见你内心的声音。第二种话语压低了嗓子:当然,还是得有限度,基本的规范是必须遵守的。例如,某一天,女儿带回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男朋友。第一种话语:这是你自己的事。但是,当女儿带回一个与父母理想中的女婿差距较大的男朋友,随着两人感情的升温,父母就觉得必须插手了,直至提高了嗓门。

可是,如果女儿从未带回任何男友,父母又会感到困惑。起初,父母的心态是,年轻人不必急着跨人成年生活,尤其是女孩子,她们应当先完成学业。随着时间的推延,焦虑出现了: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她左挑右挑,难道就不着急?她难道打算一辈子独身吗?当然,她有权这么做,这是她的生活,可这种生活正常吗?“正常”,这个词一旦脱口而出,从此一切就要抓紧了。这种对个人生活标准的疑问反映了周围的人(朋友、邻居、亲戚)造成的压力,但直到这时还只是朦朦胧胧地感到“压力”。“邻居太太的女儿两个月后要结婚了,想象一下婚礼的场面”,奥利维亚的妈妈听到这消息时感到被触动了。突然间,一切变得刺激人,她切身体会到那“谴责的手指”正指着她:“作为母亲,您不觉得您的女儿古怪吗?”奥利维亚妈妈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快摆脱这种耻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