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单身经济
释义

单身经济是指由单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生活而带来的商机。除了单身公寓、单身套餐持续红火外,其他产业纷纷针对单身人士推出了“一个人的经济”。

单身经济-背景

据统计,目前北京、上海的单身男女已冲破100万人,我国已卷起第四次单身潮。单身浪潮在让更多父母忧心忡忡的同时,却误打误撞地激荡出“单身经济”的繁荣。 2007年,《新周刊》杂志联合搜智调查机构进行了一次名为“中国单身报告”的调查。他们从京、沪、穗、深、蓉等16个具有代表性城市中抽取了1024个有效样本,分析发现,其中不经考虑就购买奢侈品的单身消费者占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场所;31.6%的人每月的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消费或聚会等社交消费,为未来储蓄保险的只有5.4%。

这表明,现今的单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生活。除了单身公寓、高素质的单身交友网站和俱乐部持续红火外,强调“生活保障”和“风险防范”概念的商业保险,以及以教育、养老为核心的理财险种应当都是“想他们所想”的对口产品。将这些概念发扬光大,无疑是一块值得下大力气培育的新兴市场。

单身经济-简介

现今的单身族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实力的中产阶层。比起传统观念中长相、经济双重困难,生理或心理上有双重缺陷的“被动单身者”,思想观念上的颠覆性变化是他们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是自我享乐的代表,为了享受生活而主动选择单身。比起已婚人士,他们热衷消费,淡看储蓄,并且自我意识极强,对目前的单身生活也是感觉良好。“高学历、高收入、高压力;工作忙、有情趣、有期待”这样的词语正是这个群体的特征,也正是欲在“单身经济”浪潮中淘金的精明商家最值得留意的地方。

现在我们所说的“单身经济”概念,其实源自西方经济学家F.T. McCarthy 2001年在《经济学人》上最早提出的“单身女性经济”概念。在F.T. McCarthy眼中,“她们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独身而且收入不菲,她们是最理想的顾客。与其他阶层相比,她们更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她们就会一掷千金。”五六年过去,这样的论断基本上没错,只是对于具有相似特征的男性来说显然太狭隘了。因此,“单身经济”摘掉了“女性”的帽子,无论衣、食、住、行,娱乐、社交、“充电”、养老,它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单身经济-服务内容

一、健康美容服务

单身人士为保持健康的体态和积极开朗的心态,往往乐于加入健身俱乐部或学习瑜伽、形体舞、芭蕾舞和钢琴等各种课程。创业者可根据资金条件,投资健身中心、美容中心、女子会所、香薰店、色彩咨询店、美容产品店等。

二、单身产品经营

海尔有一款针对单身人士的小型冰箱,容量只有110升,售价为1280元,和家庭型大容量冰箱的价格相差无几。可见,单身产品的利润较大。如果创业者能组织到各类货源,开设单身产品专卖店,可以吸引不少单身人士。

三、培训机构

单身人士热衷于“充电”学习,考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评估师等各种执业资质,为此参加各类培训班。创业者如果掌握相关方面的技能与资质,可开设这类培训机构。

四、交友网站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单身男女约会的途径之一,针对这一需求,开交友网站也是一个创业方向,可通过吸引风险投资或被大型网站收购等方式获利。不过网站必须有独特的概念和明确的赢利模式,才能获得风投商的青睐。

五、餐饮服务

单身人士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能力相对较弱,往往不会也不愿自己做饭。为单身一族提供免费送餐或净菜,也是一个创业方向。

六、文化服务

单身人士往往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因此文化消费的意愿比较强烈。如果能在单身人士集中的小区或写字楼附近开设专门经营音像、书籍零售或出租的小店,满足单身族的精神需求,也是不错的创业选择。

单身经济-理财建议

身为单身族,开销的重心全在自己身上,这与需要取悦另一半、支撑一个家庭的双人经济相比,会不会更省钱?但据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在英国,单身族一年的支出要比双人多5000英镑。

在理财专家的指导下,可以算一笔账。比如,在杭州市区租下一套30平方米的小面积住房,单月需要支付1000元/套;而由双人支付一套40—50平方米的出租房可能只要1500元/套,公摊下来每人每月只要750元/人。很明显,两个人比较省钱。再例如出外就餐,杭城一些平价餐馆,“一菜一汤”的价格可以控制在30元,一个人吃尽够了;而只要再加一个15元的菜,“两菜一汤”,就可以让两个人吃饱。核算下来,一个人吃饭要花费30元;两个人吃饭总共只要45元,当然两个人便宜。

民生银行理财经理郭海波接过不少单身人士5年—10年的理财规划,但抱定一辈子独身的案例实在太少。“如果顾客选择独身,那么更多的钱应该要进行养老投资,请保姆、医疗花费。单从这一点上看,要远高于普通家庭。”

单身经济-原信息

恋爱是本能和人的灵性的融合,而婚姻则是经济和法律的产物。经济学是研究效用的,这并非指征婚广告里对资源(美貌年龄和智识财富),即择偶的机会成本的各种暗示,也不是通过登龙术获得通达——在美国,名人的“分手费”比结合更昂贵,当可算是佐证之一。从传统但相对客观的人性出发来分析:男性天然适合挣钱养家,女性则长于经营家庭和养儿育女。1加1大于2的协同效应就是“婚姻经济学”的最佳应用。再者,一夫一妻制已经形成了帕累托最优(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至少有一个人变得更好),一夫多妻或者“包二奶”都会打破“市场”均衡。所以说社会人都是在不自觉地实践“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 总体上,婚姻使1加1的效用大于2,但效用是有个体差异的。人们可以说因为感情、寂寞、追求财富甚至政治前途而结婚,或者说为了满足父母、(未来的)孩子等而结婚,但都是在追求自己稀缺的“资源”——所以恋爱中的异性总是努力展示自己的好和美(有交换和共享价值的“资源”),未必是本性的自己,更遑论坏和丑。通过婚姻关系互补和共享“资源”或许就是结婚的经济逻辑。 香港《信报》财经主笔曹仁超近日有论人生三大风险,分别是婚姻、购房和自己做生意。既然婚姻是人生最大的投资,那么未婚的单身就是风险厌恶者或者说稳健投资者了。有时两个人当房奴的经济压力减少比婚姻的负面成本增加要微不足道,难怪人们在婚姻前举足不前,甚至失去信心。何况,婚姻不能保障感情长青,其他效用也并非不可替代——比如欧美单身青年通过试管求得小孩,你如果非说这不能取代亲子亲情,就是子非鱼的偏见。 如果把美满婚姻比作企业间的成功收购,那么离婚的单身则是资产重组甚至破产了。调侃者称离婚早大抵属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未做好尽职调查;离婚晚则多因为没有搞好持续经营,或许是当初看上去是很般配的一对,一方沦为了不良资产(如包二奶者),或者出现婚外恋这样的“关联交易”殃及整体了。 单身潮也是“迟婚”潮。“持币待购”的时间延长,意味更高层次的资源追求,以及更复杂的供求平衡尚未达成,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表征。梁漱溟认为西方近代社会为“父子、夫妇异财”的个人本位的社会,而传统中国社会为家庭亲子血缘关系涵化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伦理本位。在衣食无虞、思维多元后,个人本位已然成为更高的效用。 但经济上最大的稀缺品是时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远未过时,人生如四季,花开各有时,各个年龄阶段的体验正是其意义所在。我行我素可能是独身的惬意,为人夫妇或父母则是苦中有乐。少一点金钱势利,多一些精神和灵性追求,“经济效用”或可更加充实。 “单身经济”崛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吉林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漆思指出,我国这股单身潮主要出现在白领和中产阶层人群,由于这一群体往往有不俗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且注重生活质量、消费能力强,从而使得“单身经济”在市场上充满了生命力。 “单身经济”一词本为舶来品,经济学家麦卡锡2001年在世界经济类权威杂志《经济学人》上提出了“单身女子经济”这一概念,意为单身女性引发的经济现象。如今,“单身经济”不仅被市场扩大了概念,其性别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长春税务学院信息经济学院教师秦喜亮认为,单身经济的产生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他说:“从经济学原理角度来讲,单身白领的收入很高,同时他们来自家庭、社会的负担相对较少,更没有来自婚姻的经济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经济活动中的成本’。高收入、低成本的消费结构,超前的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都是单身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单身经济的生命力延续不仅需要单身队伍的扩大,同时也需要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紧抓市场的变化,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秦喜亮说,随着单身人群的逐年壮大,无形中使市场形成了一部分相对固定的、有相同特征的消费群体,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单身经济已在消费、投资、理财、文化等领域全面开花。 漆思认为,虽然单身经济充满生命力,但其本身还是蕴藏了一些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他说:“单身人群带动了单身经济,但其自身也面临着单身经济带来的风险,如贪图自我享受导致的‘盲目冲动消费’、无节制地花钱、储蓄倾向低,这些很可能让他们在需要花钱的时候,面临着没有钱花的风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