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建筑论 |
释义 | 基本信息书名:中国建筑论 ISBN:720304617 作者: 张家骥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290 页数:751 出版日期:2003-9-1 版次: 1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中国建筑论》是建筑学领域中,第一部对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的形成、发展、衰亡作全面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理论巨著。著者博古通今,以多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对建筑历史实践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广证博引,鞭辟入里,从而揭示出中国古代建筑客观存在的内在规律性。如从人类学的古典家庭结构形式,对偶婚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对建筑空间结构的影响和制约,论证建筑设计的客观规律性;并从“质”的规定性对“建筑”作出科学的定义。从历史、民族、社会学角度分析中西方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不同及中国形成“宗法制”的缘由,据此发现中国历史上改朝换姓必然采取“毁旧国,建新朝”的政策,及与此相适应的特殊的建筑生产方式,从而解决了中国建筑史上迄今无法解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为什么中国不采用砖石结构,始终用木构梁架体系建筑?而且数千年没有根本性、原则性的变革?为什么野蛮落后的建筑生产方式,却采用科学先进的“模数制”?为什么有技术水平很高的建筑法式,却没有一本建筑的理论著作?……等等。著者剖析深刻,论证有据,言之凿凿,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本书著者视野广阔,而治学严谨,每论一题,尽可能汇集各家之说,比较评述,以新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的例子书中比比皆是,独具只眼之论,随处可见。著者对前人把握不定的模糊概念,如建筑与建筑艺术,建筑形式与建筑类型,建筑装饰与建筑装修,意象与意境……等等,用哲学、美学、艺术等理论,条分缕析,论述清楚、涵义透彻。对辞书中许多古建筑辞汇,解释不确以至错误者,则以训诂、考据等方法,清源正本,作了明确的界说。著者亦运用现代力学的基本原理,对宋《营造法式》中的四种典型柱网布置模式,从梁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分析比较,论定“金箱斗底槽”为古建筑的标准柱网模式,这就为确定辽、金、元时代建筑的减柱移柱提供了标准,从而避免了对减柱移柱建筑,言人人殊,令人莫衷一是的困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本书的特点,是不囿于以往研究中国建筑受遗存实物的局限,也超越了建筑史学传统的考古式的研究方法,而是以辩证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把握当代新科学的精神,充分利用遗存实物,尽力收集古籍文献资料,多元分析历史上建筑实践中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方法;总结出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建立了系统的中国建筑的思想理论体系,使中国建筑真正成为一门现代的科学。本书的问世,在理论上对建筑学、建筑史学的重大意义和补阙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目录序 导论 第一节人的生活与建筑 第二节建筑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 第三节古典家庭结构形式与生活方式 第四节古典家庭的建筑形式分析 第五节古典家庭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六节建筑的本质与定义 第一章?中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建筑的起源 第二节木构架建筑的由来 第三节木构架发展的历史原因 第四节建城即建国,城毁则国灭 第五节古代的国与城不分 第六节木构架建筑的基本概念 第七节高层木构架建筑 第八节中国梁架结构的特殊性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建筑生产方式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匠役制 第三节历代工匠的服役概况 第四节物勒工名与哲匠升官 第五节古代的建筑生产与法式 第三章?中国建筑的名实与环境 第一节建筑的名与实 第二节堂 第三节厅 第四节楼 第五节阁 第六节斋 第七节轩 第八节榭 第九节馆 第十节廊 第十一节?亭 第四章?中国建筑的类型(一) 第五章?中国建筑的类型(二) 第六章?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一) 第七章?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二) 第八章?中国建筑的结构与空间 第九章?建筑装修与装饰及室内陈设 第十章?儒家礼制、五行风水与中国建筑 第十一章中国古典建筑艺术 第十二章中国的造园艺术 附录?对《辞海》中有关建筑类词义的质疑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