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建筑传媒奖
释义

大奖定义

中国建筑传媒奖是中国首个侧重建筑的社会评价、实现公民参与、体现公民视角,以“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为评奖标准的建筑奖。该奖项是中国首个将两岸三地的建筑全面纳入评奖范围,评委对参赛作品实地考察后再评选的建筑奖。

该奖项由“南方都市报系”发起,《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主办,并联合《建筑师》、《世界建筑》、《时代建筑》、《新建筑》、《世界建筑导报》、《DOMUS》国际中文版、《住区》、ABBS建筑论坛等国内主要建筑媒体共同举办。

大奖口号

“走向公民建筑”。“公民建筑”是指那些关心各种民生问题,如居住、社区、环境、公共空间等,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利益、倾注人文关怀,并积极探索高质量文化表现的建筑作品。

大奖宗旨

将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建筑纳入评选范围,通过独立的评审机制,从专业、社会和文化层面,表彰两岸三地具有突出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优秀建筑作品。

该奖项设立的目的还在于,让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建筑,得到公众应有的关注,并借此促进建筑与社会的互动,推进公民空间建设和公民社会进程。

基本原则

中国建筑传媒奖侧重建筑的社会评价,是以建筑的社会意义及人文关怀为评选标准的奖项。该奖两年一届,下设杰出成就奖、最佳建筑奖、居住建筑特别奖、青年建筑师奖、建筑评论奖和组委会特别奖6个奖项。各奖项各设大奖1名,获得者将获得奖杯、奖金及证书。

各奖项奖金(RMB,税后)数额如下:杰出成就奖5万元、最佳建筑奖5万元,居住建筑特别奖2万元、青年建筑师奖2万元、建筑评论奖2万元、组委会特别奖2万元。

组织机构

中国建筑传媒奖由大奖组委会进行运营及管理,由提名委员会和评委会进行提名及评审。

(一)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成员组成,负责大奖的运营和管理。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名单

主 任:曹 轲 南都报系管委会主任、南方都市报总编辑

副主任:庄慎之 南都报系管委会副主任、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

陈朝华 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南都周刊主编

夏逸陶 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风尚周报主编

总策划人:赵 磊 南方都市报房产新闻部首席编辑

执行总监:梁杰华 AND传播机构文化艺术事业部项目总监

(二) 提名委员会:成员在10人左右,由两岸三地重要建筑杂志主编和建筑学者组成,以确保奖项的专业性、学术性和公共性,所有提名人均以个人身份独立参与提名。

提名委员会主任由提名人会议投票产生。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委员会名单

主任:赵辰

委员:(按拼音顺序)

黄居正 《建筑师》主编

李晓峰 《新建筑》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马卫东 文筑国际创始人、建筑评论家

饶小军 《世界建筑导报》副总编辑、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史 建 建筑批评家、策展人

王 路 《世界建筑》主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王明贤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策展人

于 冰 《DOMUS》国际中文版主编

赵 辰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支文军 《时代建筑》主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叶长安(香港) 策展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

吴光庭(台湾) 淡江大学建筑系系主任

(三) 评委会:成员在5—9人之间,由建筑师、建筑学者、人文学者及传媒人组成,以确保奖项的专业性、学术性和公共性,所有评委都以个人身份独立参与评奖。

评委会主任由评委会推选产生。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评委会名单

主任:待推选

委员:(按拼音顺序)

崔 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梁文道(香港)文化评论家、凤凰卫视主持人

栗宪庭 艺术评论家

孟建民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

王骏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夏铸九(台湾)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严迅奇(香港)香港许李严建筑工程师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奖项设置

中国建筑传媒奖下设杰出成就奖、最佳建筑奖、居住建筑特别奖、青年建筑师奖、建筑评论奖和组委会特别奖6个奖项。

杰出成就奖

1.奖项阐述:该奖项为人物奖。用以表彰在世的、有杰出成就,且对中国建筑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华人建筑师或建筑学者。

2.参评材料:

A、文字(格式如下):

被提名人姓名

人物介绍

(1500字)

代表作品简介(建筑作品或著作,至少3个,每个300字。)

主要作品目录

B、照片:

被提名人近期照片、主要建筑作品或著作照片共10张。

最佳建筑奖

1.奖项阐述:该奖项为项目奖。用以表彰深具社会意义和影响力、体现人文关怀、在空间营造上有突出贡献的建筑或城市设计作品(包括在两岸三地落成的外国建筑师的作品)。

第二届参评建筑要求在2009—2010年间在两岸三地落成并投入使用。

2.参评材料:

A、文字(格式如下):

作品名称

建筑师简介(200字)

作品简介(总字数在1500字以内) 项目基本资料

设计背景

构思特点

使用者意见

作品意义

其他说明

B、图纸:设计草图、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部分节点详图、设计分析图。图片精度300DPI。

C、照片:建筑外景、内景共10张,图片精度300DPI。

建筑师近期肖像1张。

居住建筑特别奖

1.奖项阐述:该奖项为项目奖。用以表彰对探讨民众居住问题有启发意义,为中国居住文化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居住建筑作品(含在两岸三地落成的外国建筑师作品)。

第二届参评建筑要求在2009—2010年间在两岸三地落成并投入使用。

2.参评材料:

A、文字(格式如下):

作品名称

建筑师简介(200字)

作品简介(总字数在1500字以内) 项目基本资料

设计背景

构思特点

使用者意见

作品意义

其他说明

B、图纸:设计草图、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部分节点详图、设计分析图。图片精度300DPI。

C、照片:建筑外景、内景共10张,图片精度300DPI。

建筑师近期肖像1张。

青年建筑师奖

1.奖项阐述:该奖项为人物奖。用以表彰在两岸三地执业,年龄不超过40周岁(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在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华人建筑师(包括外籍)。

第二届参评建筑师需在2009—2010年间,有富有上述意义的作品在两岸三地落成。

2.参评材料:

A、文字(格式如下):

姓名

人物介绍(1500字)

代表作品简介(3—5个,每个300—500字,每个都应含项目基本资料、设计背景、构思特点、使用者意见、作品意义等)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

作品五

主要作品目录

B、照片:

建筑师近期照片1张、主要作品照片10张。

建筑评论奖

1.奖项阐述:该奖项为人物奖。用以表彰以中文写作,并深入评析中国当代城市与建筑的发展,弘扬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为建筑文化在大众传播方面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华人建筑评论作者。

第二届参评建筑评论家需在2009-2010年间,有2篇以上重要建筑评论作品在两岸三地的专业或大众媒体或网络媒体上发表。

2.参评材料:

A、文字(格式如下):

被提名人姓名

人物介绍(1500字)

代表作品简介

(3—5篇文章或著作,每个300—500字。另附代表作品全文。)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

作品五

主要作品目录

B、照片:

被提名人近期照片1张。

组委会特别奖

1.奖项阐述:该奖项为个人或团队奖。用以表彰深具人文关怀,其发起的建筑事件或主导的建筑活动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并为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或团队。该奖项由提名人提名,复评后由组委会评议产生。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特别奖的主题,将延续首届组委会特别奖的主题:重点关注在四川地震和青海地震灾后重建中起到重大作用的个人或团队。

2.参评材料:

A、文字(格式如下):

被提名人姓名或团队名称

人物介绍(200字)

主要贡献(1500字)

B、照片:人物或团体近期照片1张、重要成就照片10张。

评奖流程

最佳建筑奖、居住建筑特别奖、青年建筑师奖采取个人申报与提名人提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由评委会评选产生。

杰出成就奖、建筑评论奖及组委会特别奖由提名人提名,最终由评委会、组委会评选产生。

具体程序:

(一)申报:个人根据各奖项要求申报。可申报奖项为:最佳建筑奖、居住建筑特别奖、青年建筑师奖。

(二)提名:提名人独立对所有奖项进行提名(各提名人各奖项提名作品数量为1—3个)。

(三)初评:初评由提名委员会负责,初评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个人申报作品评议、投票,评选出提名作品;二是对所有提名作品(包括提名人的提名作品,和从个人申报作品中评选出的提名作品)进行投票,按照得票多少,各奖项分别产生3个入围作品(每个提名人每项奖选3个作品,可投自己提名的作品)。

(四)公众投票:入围作品在中国建筑传媒奖官方网站及ABBS建筑论坛公示,接受公众投票。各奖项中得票率最高的作品(或人、团队),在评委终评中占一票。

(五)评委考察:评委会对最佳建筑奖、居住建筑特别奖入围作品实地考察。

(六)终评:实地考察结束后,评委会召开终评会议,投票产生所有获奖作品(组委会特别奖由组委会评议产生)。

历届获奖名单

中国建筑传媒奖从2008年设立起,每两年举行一次,第一届设立最佳建筑奖、居住特别奖、杰出成就奖、青年建筑师奖、组委会特别奖等五个奖项,第二届加入建筑评论奖,共六个奖项,历届获奖名单如下:

2008年第一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最佳建筑奖: 甘肃庆阳毛寺生态小学 设计:吴恩融、穆钧

居住特别奖: 广东南海土楼公舍 设计:URBANUS都市实践(刘晓都、孟岩、王辉)

杰出成就奖: 冯纪忠

青年建筑师奖: 标准营造事务所(团队)

组委会特别奖: 谢英俊(台湾)

2010年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最佳建筑奖: 空缺(未评)

居住特别奖: 天津中新生活态城公寓 设计:理想空间工作室(何勍、曲雷)

喀什老城区阿霍街坊改造 设计: 王小东、倪一丁、帕孜来提.木特里甫

青年建筑师奖: 傅筱

杰出成就奖: 汉宝德(台湾)

建筑评论奖: 朱涛(香港)

组委会特别奖: 无止桥团队(香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