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都匀市委员会 |
释义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是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其发展对象是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和其他中上层人士。 都匀民革组织,开始建立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州省都匀市支部委员会,是1982年11月26日民革贵州省委副主任委员王景渊同志亲临都匀在都匀龙潭宾馆主持召开会议正式宣布成立的。都匀县市合并后,改称为民革贵州省都匀市委员会,当时成员7人(阮为瑜、沈萍、文岐伯、魏恕之、曹文奎、高福坤、陈纯武)。 1984年12月4至6日,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大会应到人数51人,实际到会48人,大会选举产行了阮为瑜、李宝辉、刘祚芬、刘金人、刘晓民、成书瘘、沈萍、苏渝(女)、胡孝庭9名同志组成的民革都匀市第一届委员会,会议还选举产生了民革都匀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委委员阮为瑜,副主任委员沈萍、胡孝庭、刘祚芬。1986年1月经民革贵州省五届委员会第11次全委会同意增选陈同光、张艳霞(女)为民革都匀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并增选陈国光为副主任委员。1987年1月15日,经民革省委批准,民革都匀市委第一届委员会召开委员扩大会作出调整领导班子的决定,会议在接受民革都匀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副主委沈萍、委员成书瘘、刘晓明辞去现任职务的请求的同时,将上述三位同志推选为民革都匀市第一届委员会顾问;会上推选选刘祚芬同志为常务副主委、补选苏渝(女)同志为民革都匀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广麒、杨继雄、邱庆昌、杨翠华(女)同志为民革都匀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1987年12月9日至12日,民革都匀市委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大会应到人数92人,实际到会78日,大会选举产生了王洪林、文道源、邱庆昌、阮为瑜、刘祚芬、刘广麒、刘金人、张艳霞(女)、李宝辉、苏瑜(女)、杜汉生、杨继雄、杨翠华(女)、杨忠(女)、胡孝庭、闻勋16名同志为民革都匀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会议还选举产生了民革都匀市第二届委员会主委委员阮为瑜,副主任委员刘祚芬、苏渝(女)、胡孝庭、闻勋。 1991年5月10至12日,民革都匀市委召开第三次党员大会,大会应到人数101人,实际到会88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王洪林、邱庆昌、阮为瑜、刘广麒、刘金人、李宝辉、杜汉生、杨忠(女)、杨愽、林湘、闻勋、胡孝庭12名同志为民革都匀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阮为瑜同志任主委委员,王洪林、胡孝庭、闻勋任副主任委员。1994年7月,在民革都匀市第三届委员会全委扩大会上,以无计名投票选举方式增补杜汉生同志为副主任委员。 1995年6月13至14日,民革都匀市委召开第四次党员大会,大会应到人数100人,实际到会78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王洪林、杜汉生、闻勋、邓仁智、杨忠(女)、杨愽、林湘、刘海明9名同志为民革都匀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王洪林同志任主委委员,闻勋、杜汉生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在1997年12月召开的届中调整会议上,以无计名投票选举方式,增补丁炜、王岚(女)、赵淑英(女)、章英明4位同志为民革都匀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会上还增补林湘、刘海明同志为副主任委员。 2000年5月16至17日,民革都匀市委召开第五次党员大会,大会应到人数142人,实际到会94人,大会选举产生了杜汉生、闻勋、林湘、刘海明、朱一枝(女)、令狐庆、尹才刚、王岚(女)、赵淑英(女)、杨承志、林艺、章英明、丁炜、魏爱玲(女)、刘玲娅(女)15名同志为民革都匀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杜汉生同志任主委委员,闻勋、林湘、刘海明、朱一枝同志任副主任委员。2003年,因2002年12月31日民革黔南州委成立,经中共都匀市委组织部、中共都匀市委统战部对民革黔南州委推荐的民革都匀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在征得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和民革贵州省委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协商、考察和公示,于3月6日,以《关于民革、民建、民进、九三学社市委班子调整的通知》(匀统通[2003]01号)任命了第五届市委会领导班子,其中林艺同志任主任委员,刘海明、朱一枝(女)、刘凡琼(女)任为副主任委员。 2006年6月25至26日,民革都匀市委召开第六次党员大会,大会应到人数73人,实际到会55人,大会选举产生了林艺、刘凡琼(女)、靳勇、张舒、朱一枝(女)、李雷、刘丽飞(女)、吴启坤(女)、刘和平9名同志为民革都匀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林艺同志任主委委员,刘凡琼(女)、靳勇、张舒同志任副主任委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