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古代武将壮士:一代兵圣韩信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丁怀刚 著 金开诚编 出 版 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6341170 出版时间:2011-01-01 页 数:136 装 帧:平装 内容简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丁怀刚编著的《一代兵圣韩信》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一代兵圣韩信传奇的一生。 《一代兵圣韩信》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编辑推荐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丁怀刚编著的《一代兵圣韩信》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一代兵圣韩信传奇的一生。 目录一、君本轻狂 奈何受辱 二、登坛拜将 壮志初展 三、明修暗度 还定三秦 四、力挽狂澜 奇兵破魏 五、背水列阵 鏖战井陉 六、虚心求教 以威降燕 七、以水截兵 大破联军 八、胸存大义 笑弃三分 九、攻心为上 平楚灭羽 十、兔死狗烹 英雄遗恨 文摘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起义后,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和项羽叔侄也杀掉了会稽郡的朝廷命官,起兵反秦。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烽烟并起的年代,秦朝的统治走向衰败,而年轻的韩信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走向自己的戎马岁月。 韩信最初投奔到项氏营中,做卜个无足轻重的小官。项梁阵亡后,韩信归到项羽的部下,任主更值宿卫的郎中。这对于满腹韬略兵法的韩信来说,根本无法展示其领兵征战的特长。加之项羽的多疑与刚愎自用,使得韩信多次向项羽出谋献策,都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因而郁郁不得志。 在韩信随同项羽的大军到达关中之后,正值项羽分封诸侯之时,韩信仍得不到项羽重用,于是在汉王入汉中时偷偷离开楚军大营,投奔了汉王刘邦的部将夏侯婴。夏侯婴曾做过滕县县令,因而人们都敬称他为滕公。韩信原想可以在滕公的帐下有一番作为,可滕公忌讳韩信是由项羽那里“逃走”的“叛将”,所以只是给他一个“连敖”职务,不过是个负责接待官吏的小官而已。这样,韩信的才干就又被压制了。 接连的不受重用,仿佛将宝剑置于地下,使之蒙尘。韩信感到命运的残酷作弄,每日醉酒,又回到当初那个备受乡里鄙夷的狂放少年。由于韩信的放荡不羁,加之始终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空负了一身本领。这一日他恰逢酒醉,便对周围的几个人说道:“主公不贤,宝剑蒙尘。”当时周围人也附和起来。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滕公,滕公恐军心不稳,就命人将韩信及其他十三个人抓了起来,依军法处斩刑。前面和他触犯同样军法的十三个人均已行刑问斩,最后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便大声说道:“汉王不想成就夺取天下的大业吗?为什么斩杀壮士!”这是韩信的一腔肺腑之言,就如同那掩埋地下许久的宝剑,出世的一刻放出了万丈光芒。滕公闻听韩信出言不凡,又见他相貌威武,便释放了韩信,免他一死。滕公与韩信交谈,问及兵书战理,韩信都能应对自如,并且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谓活学活用。这样就使得滕公十分赏识他,并把这一情况向汉王汇报,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负责管理全军的粮饷。对于韩信这是一次晋升的机会,不仅没有被处死反倒得到提拔。可韩信却并没有沾沾自喜,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有多大,发誓要做出一番事业的男儿又怎肯拘于一个处理后勤事务的职位呢?为此韩信开始寻找机会,以前在项羽处直言进谏、出谋划策的经验告诉他,为人君主多少都会有些独断,自己的贸然自荐只会带来尴尬,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地位,而在此期间如果能找到一个深得大王信任的大臣举荐,那么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提升。一番计划思量后,他想到了一个人,而就是这个人影响了韩信的一生。他就是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萧何与韩信之间的故事。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