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 |
释义 | 百科名片作/译者:武树臣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9787503649875 [十位:7503649879] 页数:366 重约:0.435KG 定价:¥29.00 内容提要本书是对传统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教科书的改良之作。 同传统教科书相比,本书集中阐述了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阐述文字,增加了传说时代与法的起源的内容;对先秦儒家进行了新的划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论证儒家、法家思想,新增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的内容;将两千年封建时代思想压缩为几个专题,并新癗立法司法实践中产生的争议、家法族规、官箴、非正统法律思想及宗教禁忌等内容;新增五四及民国时期法律思想。凡此种种,都深化和拓展了本学科基本教书的内容,拓宽了读者视野。 本书文字优美严谨,论述清晰,伸缩裕如。作者武树臣教授法律史、思想史和社会史功底扎实,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尤为纯熟。 图书目录序言 绪论 提倡学一点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 (一)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法学学科 (二)一个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学学科 (三)一个在深层次影响人们法律思维盼法学学科 (四)一个在我国法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法学学科 二、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意义 (一)有助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理解 (二)有助于对法学理论的深入理解 (三)有助于对我国优秀法律文化成果的发掘 (四)有助于促进当今法律文化建设 三、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一)实事求是,服务当今 (二)要有一点基本功 (三)人物与典籍相结合 (四)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五)法律思想与风俗习惯相结合 (六)法律思想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与中国法律思想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一般特点及其对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一般特点 (一)数千年上下一气未曾中断 (二)自然经济居支配地位 (三)宗法家族构成社会的细胞 (四)进入文明的早熟性 (五)以权力为核心的集权政体统治社会 二、中国古代社会特点对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 (一)宗法意识与自然经济意识相结合 (二)宗法意识与皇权意识相结合 (三)国民意识的晚出 第二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人本”主义的价值观 (一)伦理化的人性 (二)天道与道德 (三)道德与法律 二、“人本”主义对法律实践活动的影响 (一)立法:差异、酷烈与温情 (二)司法:德主刑辅与息事宁人 (三)晚熟的法学与纯熟的律学 第三节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范畴和发展线索 一、宗法意识与国民意识 (一)体现氏族平等精神的“法“ (二)吞并了“法”的“礼” (三)冲破“礼”而复兴的“法“ (四)被“礼”腐蚀了的“法”和被“法’强化了的“礼” (五)民主主义的“法” 二、德政与刑罚 (一)德政与刑罚的对立 (二)德政与刑罚的融和 三、“人治“与”法治 (一)全面对立时代 (二)局部对立时代 四、“成文法”、“判例法”、“混合法 (一)“判例法”时代 (二)“成文法”时代 (三)“混合法”时代 第二章 传说时代与法的起源 第三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 封建时代的法律思想 第六章 近现代的法律思想 作者介绍武树臣,男,1949年10月29日出生,北京市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1992年至1997年任系副主任。1997年调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并继续招收指导中国法史方向博士研究生。代表性著作:《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武树臣法学文集》、《儒家法律传统》、《中国传统法文化》、《判例制度研究》、《中国法律样式》等代表性论文:《易经与我国古代法制》、《寻找最初的法——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寻找最初的德——对先秦德观念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走出法系——论世界主要法律样式》、《中国法律文化探索》、《裁判自律引论》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