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的和文化意识
释义

作 者: 郑涵

I S B N: 7806688692

页 数: 254

开 本: 32开

封面形式: 简装本

出 版 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3-1

内容简介

摘录自序言:

摆在我们前面的这本《中国的和文化意识》,由两部分组成:正文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和”的范畴的研究:附录为作者近年来对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前者是由博士论文修改而成,后者则是硕士论文的选题。对这两个题目,郑涵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比如,为了研究“和”这个审美范畴,他读了许多人类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和哲学、历史书籍,加以综合论述,说出了“和”的深层底蕴。论文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代,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综述了“和”的历史风貌,较全面地总结了它的基本特征,富有创造性。特别是将“和”文化的形成与远古的原始崇拜、巫术仪式和天人合一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发前人所未发。本文在进行史的叙述的同时,还对中国古代“和”,文化意识形态的结构方式进行了探讨,力求做到史论结合。作者将阴阳关系看作中和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方式,是符合实际的,而这一认识,就将“和”对中国文化的全面渗透性,给揭示出来了,这是一个重要的见解。对于文学批评的研究,则注重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打破了那种纯抽象的范式,这是有利于文学批评的发展的。

当然,这些见解都是探讨性的,并非什么定论。但郑涵的治学是认真、扎实的。

摘录自正文:

中国古代的和文化意识以阴阳互动为基本的结构形式。阴阳互动不是黑格尔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而是互施互化、互涵互化而至多元协调、广大和谐、生生不已,是得其环中、往复无穷的圆融与完满,其核心是中和现于阴阳,阴阳归本中和。就思维形式而言,阴阳互动观念反映出中国古代网态思维模式:以中和观念为核心,强调天人合一为本的多元居中致和,以此化生万物,包罗万象,涵摄一系列对位对应的概念与范畴。

本书目录

序(吴中杰)

引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和文化意识探源

第二章 铜石并用时代与夏商周三代人文之和

第三章 贵和尚中 天人相协

第四章 人和与天和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和文化观念的意识形态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宇宙意识

附录二 文学批评对象浑合论

附录三 历史艺术批评原则新探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