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道教思想史(第二卷)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 卿希泰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所属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册 数: 条 形 码: 9787010082134 ; 978-7-01-008213-4 I S B N : 9787010082134 出版时间: 2009-12-1 开 本: 16开 页 数: 601 定 价: 92 元 内容简介隋唐五代北宋时期,道教思想发展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乃是“重玄”哲学的日益完善。 本书为《中国道教思想史(第2卷)》,包括第三编隋唐至北宋的道教思想,主要介绍了隋至初唐道教重玄学的崛起、初唐道教重玄学论域的拓展考察、盛唐道教的服气说与心性形神修炼理论等内容。 本书目录第三编 隋唐至北宋的道教思想 引言 第十一章 隋至初唐道教重玄学的崛起 第一节 重玄学的界定及其兴盛的思想背景 第二节 成玄英的重玄学范畴 第三节 成玄英的重玄思想与生命体悟 第十二章 初唐道教重玄学论域的拓展考察 第一节 李荣对重玄思想的继承与引申 第二节 王玄览《玄珠录》的重玄思想 第三节 孟安排《道教义枢》的重玄思想 第十三章 盛唐道教的服气说与心性形神修炼理论 第一节 司马承祯的服气养命与坐忘修心论 第二节 吴筠的神仙可学论与形神可固论 第三节 《护命经》等道经的心性形神修养论 第十四章 中晚唐至北宋道教“三玄学”的思想主流 第一节 杜光庭对《道德经》的思想解读 第二节 麻衣道者、陈抟的《周易》象数学 第三节 从刘牧到邵雍:《易》学象数之推衍 第四节 张无梦与陈景元的“三玄”会通诠释理路 第十五章 中晚唐至北宋道教的“阴符学”与政治思想 第一节 李筌《阴符经疏》、《太白阴经》的思想底蕴 第二节 《太平经钞》与《太平两同书》的“太平匡济术” 第三节 《无能子》推崇“自然”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 第四节 谭峭《化书》的“化化不问”学说及民生思想 第五节 蹇昌辰等道教学者诠释《阴符经》的思想理趣 第十六章 隋唐至北宋道教的“参同学”与金丹理论 第一节 道教“参同学”及其思想特征 第二节 道教“参同学”与内外丹实践及其理论发展 第三节 钟吕金丹道与《悟真篇》的思想 第十七章 隋唐至北宋道教的科技思想 第一节 隋唐道教的天文历算思想 第二节 隋唐至北宋道教的医学养生思想 第十八章 隋唐至北宋道教的斋醮科仪思想 第一节 张万福修订斋醮科仪及其黄篆济度思想 第二节 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的济度思想 第三节 北宋三箓斋仪格的形成与罗天大醮仪的思想 第十九章 隋唐至北宋道教与儒、释的思想关系 第一节 唐代的道佛论争与三教间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北宋道教思想对理学的渗透与“三教合一”观 第二十章 隋唐至北宋道教劝善导向的加强与道教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道教劝善导向的加强及其思想特点 第二节 道教思想对文人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影响 作者介绍卿希泰,男,1928年生,四川省三台县人。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本科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曾任四川大学哲学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科规划评审组副组长、首届全国高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宗教学研究》、《儒道释博士论丛》和《宗教与社会丛书》主编。先后编著出版《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宗教概论》、《道教文化新探》、《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等各类学术著作700余万字,并荣获国家级和部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3次,其中一等奖6次、二等奖5次。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