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作 者:陈勇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5月5日 ISBN: 9787208098121 开本: 16开 定价: 60.00元 内容简介这是由上海大学历史系暨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来自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香港新亚研究所等历史学界专家学者的论文共40多篇,围绕中国传统学术近代转型的各种热点和前沿问题,深入讨论了传统学术向近代转型的原因、路径及其表现、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经学的近代转型、古史辨派思想、近代著名学者的学术与思想、国学与中西学术的交流、清代学术思想等话题,内容颇丰,对传统学术近代转型的深入研究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陈勇,1964年生,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吴泽先生,1995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史学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钱穆传》(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唐代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国学宗师钱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国史纲要》(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在《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谢维扬,1947年生,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金景芳先生,1984年获博士学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先秦史研究,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周代家庭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至高的哲理:千古奇书<周易>》(三联书店1997年版)、《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合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等,在《历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图书目录中国人文学术的近代转型——胡适、傅斯年和钱穆个案 “新”、“老”之争与诸子学研究的现代转型——以章太炎、胡适、梁启超的诸子学研究为例 “民间”趋会与官方导向:晚清学术现代转型中的路径考察 双刃剑: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与学术自由之张力 中国边疆研究的近代转型:民国时期边政学的兴起 公羊学的复兴与龚魏新学 从廖平的经学看经学在近代的转型 刘师培对康有为变法理论的经学驳难 留住经学:近代经学嬗变中的另类努力——以叶德辉为例 胡适的学术方法与章太炎古文经学 吕思勉学术体系中的经学问题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义 民国时期儒学的近代化转型与开新 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以20世纪初年“史界革命”为中心 传统史学的祛魅与返魅——论近代对传统史学“科学化”改造中的一个疏失 《禹贡》半月刊对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影响 试论史语所对内阁大库档案史科的整理及贡献 晚清史书编纂体例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以汉译西史《万国通鉴》和东史《支那通史》、《东洋史要》为中心 谁抄谁的:传统历史编纂观念与现代知识观念的冲突 “疑古”派的学术理路浅析 传统学术背景下顾颉刚疑古辨伪学的产生 中国古史研究中近代史料学概念形成的基础问题——对顾颉刚先生“层累”说的再思考 顾颉刚先生“层累说”的来源再研究 “层累”说之“默证”问题再讨论 顾颉刚论《虞初小说》二女事之文献分析——兼论现代民俗学之营建. 梁启超“学术”观念的儒学性格及其对实证主义学风的批判 道德教化在现代史学的角色——以柳诒徵及张其昀、陈训慈治史方法的传承关系为例 胡适国学研究的思想史意义 大段引文——陈援庵史学书写形式的一项选择 “同情的理解”略说——以陈寅恪、贺麟为考察中心 现代学者陈寅恪与李思纯交往述论 朱希祖与金毓黻 “用多元主义代替主观主义”——傅斯年最后的思想遗嘱 家学与师友因素的学术史意义——以钱穆与张舜徽为例 唐君毅先生的历史形上学——论历史发展之规律及其他历史形上学问题 严耕望先生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史之成绩述评 何谓乾嘉学术:专门之学——钩沉一条传统学术分化的线索 晚清颜李学复兴探因——以戴望与《颜氏学记》为中心的考察 钱穆“常州之学原本惠氏”说检讨 钱穆、余英时的章学诚学术思想研究及学术典范意义 国学与中西学术刍议 现代学术史上的《说儒》之争述评 再谈郭店简《语丛四》8、9号简与《庄子·肱箧》之关系及相关问题 青年吕思勉与《中国女侦探》的创作 卫聚贤对长江三角洲考古的贡献 传统学术的嬗变与传承——“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