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传统版画
释义

形式

文曲坐唱,原名“唱调讷”、“唱曲子”,是一种以文词和小曲而定名的曲艺形式。它源于明清俗曲和民歌小调,形成于湖北黄梅县洲滩地区,流行于鄂、川、湘、赣、皖、苏等省的长江流域部分市、县,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它在黄梅县虽然已经发展成为戏曲,但作为曲艺的坐唱形式,建国后仍继续流传。

介绍

文曲坐唱,源远流长,它属于民间小唱的范围。宋人耐得翁《都城记胜》说:“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文曲坐唱,源于明清俗曲和民歌小调,而明清俗曲,则是继承和发展了宋元以来的小唱或小曲的传统。

历史

明清以至民国年间统治者,对小曲一概否定,严厉禁演。但有正义感的文人,对它却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评价。

明清俗曲在黄梅县的流行和文曲坐唱的形成,与黄梅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灾的历史状况有密切关系。有资料可查: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8年)至民国三十七年,黄梅县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有103次,特大洪水15次。在这样频繁的灾害面前,广大灾民就纷纷学唱小曲和采茶戏,作为逃荒乞讨的谋生手段。即使在没有发生特大的自然灾害的年月,广大群众在从事农业、运输业、手工业劳动过程中,也都喜欢唱小曲助兴,解除疲劳;一些唱得较好的男女农民,在暑热之夜乘凉时,或逢年过节、玩灯赛会也参加清唱,或跟着“采莲船”、“竹马”、“蚌壳精”、“推车灯”、“踩高跷”、“打连厢”等民间艺术结合演唱。黄梅文曲坐唱流行区域极为广泛,到建国前,湖北省的黄梅、广济(武穴)、蕲春、大冶、阳新;江西省的九江、瑞昌、德安、永修、都昌、武宁、修水、波阳、星子、湖口、彭泽、景德镇;安徽省的宿松、望江、怀宁、安庆、东至、贵池等地,尚有职业艺人或盲艺人卖唱活动。文曲坐唱与四川、江西清音、广西文场、苏北清曲、苏南滩黄、汉滩小曲等曲种,都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价值

文曲坐唱,经过几百年间艺人口传心授,与黄梅方言和民间舞蹈、说唱艺术的不断结合,在民间广泛流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洋溢着泥土的芳香,深受人民群众的.

文曲曲目

体例有段子、折子、本子三种。其曲目除大部分段子来自明清俗曲外,一些整本和有特点的折子,属于文曲正统的只有10余本,大多数曲目来自汉剧、黄梅戏。

文曲坐唱的音乐丰富多彩,柔和优美,清雅动听。其音乐主要有声腔曲调、丝弦伴奏两大部分组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