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古时期儒释道整合研究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 王洪军著 出 版 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01061016 ; 978-7-201-06101-6 I S B N : 9787201061016 出版时间: 2009-1-1 开 本: 32开 页 数: 380 版 次: 1版 装 帧: 定 价: 35 元 内容简介“整合”一词,是一个人类文化学概念。“整合”是一个过程,是主体文化对非主体文化的选择、淘汰、改变的机制。中古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是儒释道三家思想交流与对话、斗争与融合的时代。佛教与佛学,作为一种异域宗教文化,在中古时期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对话与融合;道教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至李唐王朝,则由于统治者的特别催崇,加之自身理论的渐趋完善,其社会地位与思想理论也具有了与儒、佛论衡的资本。这一过程决定着自汉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三家研究将决定我们是滞能够认识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与本质。 中古时期儒释道思想的整合,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非主体文化的佛、道思想进行选择、淘汰、改制,使之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范式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调整儒学内部结构,摒弃汉以来儒学中神学目的论的内涵,把佛教与佛学义理和道家与道教学说中有关宇宙论、心性论这些具有形上本体论性质的思辨内容,经选择、改变后整合到儒学中来,使儒学变成一种以社会伦理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本体论哲学。 本书目录绪论 第一章 汉魏两晋思想之域的异彩纷呈 第一节 印度原始佛教概说 一、印度佛教发展历程概说 二、原始佛教思想 第二节 异域文化——佛教的传入 一、佛教传人中原地区的时间问题 二、东汉时期的译经 三、东汉时期佛教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佛教 一、曹魏时期的佛教 二、西晋时期的佛教 三、魏晋时期佛教之特点 第四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 一、东晋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 二、东晋佛学“六家七宗”与般若性空论 三、东晋十六国时期其他佛学思想家 第五节 玄学清谈与玄佛合流 一、玄学清谈与论议 二、曹魏西晋时期的儒释道论议 三、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儒释道论议 第二章 南朝时期的儒佛道之争 第一节 南朝的佛教与佛学 一、南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 二、竺道生的涅架佛性与顿悟佛性说 三、南朝的佛教学派 第二节 南朝时期的儒释道之争 一、南朝时期儒释道论议的基本情况 二、南朝时期的儒释道之争 第三章 北朝时期的儒佛道之争 第一节 北朝诸帝的文化政策 一、北魏统治者的文化政策 二、东西二魏与北齐、北周的文化政策 第二节 北朝时期的佛教与道教 一、北朝主要的佛教学派 二、寇谦之的道教改革 三、楼观道 第三节 北朝儒释道三家论议与“二武灭佛 一、北朝儒释道论议之基本情况 二、北朝的儒释道论议 三、“二武灭佛 第四章 隋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 第一节 隋文帝时期的宗教政策 一、文帝对佛教的倡导与扶持 二、文帝对道教的尊崇与扶持 第二节 隋炀帝时期的宗教政策 一、炀帝对佛教的热衷 二、炀帝对道教的热衷 第三节 对隋朝统治者宗教政策的理论剖析 第四节 隋朝儒释道三家论议 第五章 唐代统治者宗教政策 第一节 唐初三帝的宗教政策 一、高祖李渊的宗教政策 二、唐太宗“道先佛后”的宗教政策 三、高宗李治的宗教政策 第二节 信仰与政治之间 ——则天中睿时期宗教政策 一、高宗之后的政治困境与太后临朝称制 二、“扬州叛乱”与太后的两难抉择 三、信仰与政治之间 四、中、睿时期的宗教政策 第三节 两教并存,独钟于道 ——玄宗时期的宗教政策 一、尊老崇道,情有独钟 二、盛世中的佛教 第四节 宗教与政治共谋 ——肃宗至文宗两教并尊政策 一、木鱼声声难拯人间事 二、祖先之神难庇后代孙 第五节 唐武宗与周世宗之“法难 一、唐武宗“排佛”之举 二、周世宗“排佛”政策 第六章 隋唐时期佛教之中国化 第一节 天台宗与三论宗 一、天台宗 二、三论宗 第二节 法相宗与律宗 一、法相宗 二、律宗 第三节 净土宗与禅宗 一、净土宗 二、禅宗 第四节 密宗与华严宗 一、密宗 二、华严宗 第七章 隋唐儒学的复兴与拓展 第一节 以儒治国的基本国策 一、隋唐时期的尊孔兴儒政策 二、科举取士制度 第二节 经学的统 第三节 儒学的复兴与拓展 一、疑经学派的兴起 二、儒学心性理论的发展 三、天人关系问题的演进 第八章 三教论议与学术流变 第一节 唐前期三教宫廷论议 …… 第九章 李隆基与《道德经》 第十章 隋唐儒释道之整合 第十一章 儒释道三家鼎立下的隋唐学术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