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丹霞梧桐 |
释义 | 中文学名:丹霞梧桐 拉丁学名:F. dansiaensis Huse et H.S.Kiu 别称:Firmiana danxiaensis 界:植物界 门:木兰植物门 纲:木兰纲 亚纲:五桠果亚纲 目:锦葵目 科:梧桐科 属:梧桐属 分布区域:广东省丹霞山特有植物,当地传为凤凰所栖之树。 保护级别:Ⅱ级 就地保护等级:D 生境与习性:生于低海拔疏林中 致危因素:分布区狭小,长期人为破坏 简介1987年,中国植物学家徐祥浩、丘华兴、徐颂军在丹霞山发现中国梧桐科植物的新种,将其命名为丹霞梧桐。 丹霞梧桐是丹霞山的特有物种。它只生长在土壤瘠薄的红色砂岩石上,树形美丽,生长迅速,萌蘖力强;它已被定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地理分布丹霞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属,特产于韶关仁化丹霞山自然保护区境内,主要分布在岩壁及山谷的浅土层中。因为它最初就是在丹霞山被发现的,目前也仅在丹霞山境内有分布,其名来源于此。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丹霞山,不仅有奇特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及多种珍稀植物,其中丹霞地貌特有植物种类8种,珍稀濒危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这些植物中尤以丹霞梧桐最有名,最抢眼,也最为珍贵。 至于为什么丹霞梧桐只生长在丹霞山上,目前还没有权威一致的定论。丹霞梧桐的生境跟丹霞山的气候、土壤以及丹霞地貌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土壤。丹霞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属于红壤,年均气温19.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1660.5毫米,有利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保护区内生物的原始性和多样性均被人们保持得很好,人为干扰和破坏较少,也为丹霞梧桐的生长提供了保障。另外,丹霞地貌对丹霞梧桐的生长也应该是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形态特征丹霞梧桐为小乔木,高5-10米,树皮黑褐色,嫩枝圆柱形, 青绿色, 无毛。叶近圆形,薄革质,两面均无毛,基出脉5~7条,两面凸起。开花期为每年的5~6月;花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长达20-30厘米,具多朵花,密被黄色星状柔毛,花朵紫红色,有雌雄之分;花萼5浅裂,萼片线状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雄花的花药集生在雄蕊柄顶端,雌花的子房近球形,密被星状柔毛。果为瞢荚果,在成熟前开裂,卵状披针形,每瞢荚果有种子2-3颗;种子圆球形,淡黄褐色。 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在岩壁的石缝中及山谷的浅土层中,多有小石积、金针花、还魂草、石蒜等伴生植物。由于受分布区狭小、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现存株数不多,1987年在丹霞山初次发现时,数量还不到100株,处于濒危状态。 丹霞梧桐耐干旱、耐瘠薄,在石头缝里或者在有一点点土的岩壁上,它的根都能长得很牢固并且枝叶也很茂盛,颇有些近似松树的风骨。 每年五六月份,丹霞梧桐花成片开放,美艳如画,但是由于丹霞梧桐植株十分稀少,即使在丹霞山也不是随处都能看到这一胜景,游人若到丹霞山旅游,不妨留意观赏这种珍稀植物,当地风景区在长老峰东侧崖壁上专设了观景台,方便游客观赏。长老峰景区是狭义的丹霞山主峰,也是丹霞山风景区最早开发的游览区之一,此区的气候和土壤有典型的丹霞特征,也是适合丹霞梧桐生长的最佳天然环境,因此形成了成片的植物群落景观。 园艺价值丹霞梧桐植株高大,花色嫩紫绚丽,很适合培育为庭院观赏树木、道路绿化树种和造林的先锋树种。有关专家一直在研究,希望能够将丹霞梧桐引出深山,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山大学及华南植物园的专家教授多次在丹霞山采集土壤,进行分子分式的测量,以破解丹霞梧桐只生在在丹霞山的谜题。另外,仁化县林业技术人员在丹霞山采得丹霞梧桐的种子,经过发芽处理,再用丹霞山的泥土来育苗,通过精心培育,第一批200多株丹霞梧桐长势良好。 相关技术人员介绍,他们这次把苗种在土层相对比较厚的山上而不是种在岩石上,就是想试验丹霞梧桐在这种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以便今后更好地培育丹霞梧桐,使之在丹霞山的种群能进一步扩大,甚至走入城乡郊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