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智慧和信仰:周国平哲理散文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5月1日) 平装: 231页 开本: 24开 ISBN: 7500221975 条形码: 9787500221975 尺寸: 20.2 x 15.8 x 1.5 cm 重量: 281 g 作者简介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986)、《尼采与形而上学》(1990),随感集《人与永恒》(1988),诗集《忧伤的情欲》(1991),散文集《守望的距离》(1996)、《各自的朝圣路》(1999)、《安静》(2002),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996)、《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2002)、《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2004)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1986)、《尼采诗集》(1986)、《偶像的黄昏》(1987)等。 内容简介《智慧和信仰:周国平哲理散文》作者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占有重要一席,其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是那些急功近利、好为人师、胡乱解读和“感悟”生活的作坊匠们无法企及的。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我喜欢想人生的问题。所谓喜欢想,并不是刻意去想,而是问题自己找上来,躲也躲不掉。我对人生有太多的困惑,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借用佛家的话说,便是色与空。色代表情感的困惑,包括爱与孤独、男人与女人、欲与情、爱情与婚姻这一类问题。空代表生命意义的困惑,包括生与死、幸福与苦难、肉体与灵魂、世俗与神圣这一类问题这两类问题,想来想去,到头来还是困惑,想不出一个清楚的结论。不过,想的好处是,在困惑中仿佛有了方向,困惑中的寻求形成了人的精神生活。因为色的诱惑,男人走向女人,女人走向男人,走进彼此的心灵,由色入情,于是有了爱。因为爱的疑惑,人类呼史世界之本相,呼唤神,由空入悟,于是有了哲学和宗教。人的精神生活正是在这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是情感生活,它指向人,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使我们在尘世扎下根来;另一是沉思生活或信仰生活,它指向宇宙,其实质是人与宇宙之间的精神联系,使我们有了超越的追求。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轼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 发誓者竭力揣摩对方的心思,他发誓要做的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是他以为对方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如果他揣摩的是天上的神的心思,那就是亵渎了。 目录第一辑 生命感悟 悲观·执著·超脱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荣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没有目的旅行 等的滋味 人生寓言 苦难的精神价值 困惑与觉悟 追问意义 人的悲壮 论幸福 寻常的苦难 痛苦的价值 人得救靠本能 和命运结伴而行 第二辑 寻魂守望 有所敬畏 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勇气证明信仰 智慧和信仰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精神栖身于茅屋 孤独的价值 灵魂的在场 守望的角度 被废黜的国王 读圣经礼记 孤岛的断想 比成功更宝贵的 灵魂及其追求 坚守精神的家园 理想主义 心灵也是一种现实 第三辑 人生境界 成功的真谛 寻求智慧的人生 记住回家的路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人生贵在行胸臆 习惯于失去 上帝眼中无残疾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梦并不虚幻 好梦何必成真 独处的充实 安静的位置 丰富的安静 闲适:享受生命本身 超脱:与世俗保持距离 热爱生命 亲近自然 爱自己 论独处 第四辑 时尚考察 困惑与坦然 在义与利之外 消费=享受? 奢侈品的不便 名人和明星 都市里的外乡人 怀念土地 小康胜大富 休闲的时尚 救世和自救 “天人合一”与生态学 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 医学的人文品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