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致周作人/回望周作人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月1日) 丛书名: 回望周作人 平装: 30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1091197X 条形码: 9787810911979 尺寸: 22.6 x 15.2 x 1.2 cm 重量: 358 g 内容简介《致周作人》收入鲁迅、周建人、许广平、章太炎、胡适、罗家伦、顾随等家人、朋友、学生等致周作人的信札。 媒体评论编后记 本卷最初计划编成《周作人来往书信集》,或者,缩小一点,编成《周作人书信集》,会为周作人研究者提供有用的资料。无奈种种限制,无法措手,计划一缩再缩,竟成了他人致周作人信函的结集了。 周作人书信数量本来很大,从他的日记中即可了解其概貌,但历经战乱动乱,天翻地覆,现在所能见到的并不多,征集起来十分艰难。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去世,又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他的书信不可能像鲁迅的书信那样有被征集、整理和出版的命运。 例如与废名和沈启无两个弟子,曾经有非常亲密的书信往还。周作人给他们的信幸亏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周作人书信》中保存了一些,而他们给周作人的信迄今几乎没有问世,也许还藏在哪里(例如在周氏后人那里)也说不定。这么说是因为,废名的信曾在周作人的文章中 摘录过片断(例如《怀废名》等,可见他曾经保存,写文章时拿来参考)。鲁迅、周作人两兄弟通信很多,可惜也颇罕见。鲁迅致周作人的信,据统计有几百封,现在我们见到的只有十几封;而周作人致鲁迅的信,差不多与来信数量相当,但除了那封他亲手交给鲁迅的绝交信,其余全无踪影。此外,就我们所知,周作人好友钱玄同收到过很多周作人书信,我们现在见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发表在影印的《鲁迅博物馆藏现代名人手札》(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中,此外,据说钱氏的后人手中还约有百通之谱,前不久风闻要捐献,后来又说要拍卖,现在不知下文如何,希望不远的将来得与读者和研究者见面。钱玄同致周作人的信我们现在看到的肯定也不是全部,本卷选取的是已经公开的书信中的一部分。风趣幽默,无所不谈,可见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但自然也增加了我们阅读的困难。 这里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周作人书信目前存世和出版的情况。他本人生前编定的书信集只有一种,即青光书局1933年出版的《周作人书信》,里边所收信函并不多,而且收信人基本上是废名、俞平伯、沈启无等几位所谓弟子。其中大半篇幅是他的所谓“书”,即公开发表的信,如《一封反对新文化的信》、《济南道中》、《与友人论性道德书》等,恰如鲁迅一篇文章的题目《不是信》,这些只能说是书信体的文章。后来有香港出版的《周曹通信集》两卷(其中包括一些与鲍耀明的通信);鲍耀明编的《晚年手札一百封》(影印本)和《周作人晚年书信》(实际上是周作人鲍耀明来往书信集,此书比较独特的地方是按时间先后,一封一封接排,而且还将周作人晚年日记有关条目摘引出来,可与信件对看)。这两个集子周作人生前都没有看到。1995年,大陆出版了一本《知堂书信》(华夏出版社),仍仿《周作人书信》体例,收录了很多所谓的“书”。 关于书与信的分别,本来“言为心声”,都是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表达,不必强分一个真实一个虚假。如果区分,就只有程度的不同罢了。周作人在他的书信集的序言中,从公私的角度对二者有一个大略的界定:“大抵书乃是古文之一种,可以收入正集者,其用处在于说大话,以铿锵典雅之文词,讲正大堂皇的道理,而尺牍乃非古文,桐城义法作古文忌用尺牍语,可以证矣。尺牍即所谓信,原是不拟发表的私书,文章也只是寥寥数句,或通情愫,或叙事实,而片言只语中反有足以窥见性情之处,此其特色也。” 本卷收录的这些致周作人的信都是不打算发表的,可以归人尺牍类。至于有些信本来不打算发表,后来竟被发表了,也仍以作者的原意来取舍。 …… 目录·弟览兄鉴· 鲁迅致周作人(16通) 周建人致周作人(7通) 许广平致周作人(2通) 阮和森致周作人(1通) ·岂明吾兄· 章太炎致鲁迅、周作人(1通) 蔡元培致周作人(9通) 许寿裳致周作人(1通) 钱玄同致鲁迅、周作人(9通) 钱玄同致周作人(39通) 刘半农致周作人(11通) 胡适致周作人(17通) 郁达夫致周作人(7通) 林语堂致周作人(3通) 徐志摩致周作人(4通) ·岂明先生· 罗家伦致周作人(1通) 茅盾致周作人(15通) 郑振铎致周作人(4通) 李小峰致周作人(2通) 曹聚仁致周作人(10通) 蒋光赤致周作人(1通) 章衣萍致周作人(1通) 王乔南致周作人(1通) 邵洵美致周作人(1通) 杨霁云致周作人(1通) ·岂明吾师· 俞平伯致周作人(94通) 孙伏园致周作人(3通) 江绍原致周作人(37通) 章廷谦致周作人(11通) 汪静之致周作人(3通) 潘漠华致周作人(1通) 应修人致周作人(7通) 顾随致周作人(8通) 编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