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掷铙钹 |
释义 | 掷铙钹是闽南宗教民俗“做功德”过程的“普施”法事活动中的一项带有杂技性质的表演项目。它以铙钹为主要道具,可表演几十种节目,可持续两个多小时毫无重复,有时也可由艺人即兴表演,自由发挥。 掷铙钹使用的器具主要有:铙钹、七寸棒、软刹、香炉。铙钹是铜制的佛教法器,也是佛教音乐中的打击乐器。掷铙钹据传是来自佛教中罗汉的传说。在佛教五百罗汉当中,有一名“飞钹罗汉”,也叫“飞钹尊者”,他不但是佛祖得意弟子,还有一手绝技,能使铙钹在他手中飞来飞去,出招变化各种动作,故称“戏铙钹”。和尚在“普施”时表演这种节目,就是戏弄这种法器,让游魂野鬼来看热闹,同时也施舍一些饭食、银帛,叫游魂野鬼不要去哄抢那些本来应属于这场“功德”对象的“库银”。 佛教和道教都为民众“做功德”,但所供奉的“三宝坛”不同(佛教是“大雄宝殿”,道教是“三清殿”),诵读的经忏不同,法器也有所区别。 掷铙钹为男性独舞,动作刚健有力,技术性强,表演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由于耗时长体力消耗大,表演时通常由两人轮流进行。过去表演的动作除“转钹”、“飞钹”、“绕钹”外,还有“拿大顶”、“耍草帽”、“耍球”、“托酒瓶”、“钻火圈”、“高竿顶钹”、“踩高跷”等种种高难动作,演出惊心动魄。在表演程式上,掷铙钹除开头的“请钹”、“推山”、“击擦钹”、“右轮钹”、“抛钹”和结尾的“直如送”、“诱包子”为固定顺序外,表演者可随意选择动作即兴表演。表演以打击乐伴奏,由于表演即兴成分多,无固定台位,无固定调度,打击乐则随表演者动作的变化,时急时缓,任意发挥,起烘托作用。 掷铙钹是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项目,由于表演空间特殊、动作独特,具有保护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