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丹东前阳经济开发区 |
释义 | 丹东前阳经济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建区以来,高新区坚持把不断优化软硬环境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建立了精简、高效的办事机构,全面推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模式;立足高起点规划,坚持高标准建设,形成了通畅的路、电、水、气、讯等网络,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配套齐全,是您投资经商的理想之地。 简介丹东前阳经济开发区坐落于黄海北端的鸭绿江畔,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是连接朝鲜半岛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通道。前阳开发区于1994年10月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12.13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已建成区域面积4.8平方公里,东距丹东25公里,西距东港市10公里,距丹东民航机场8公里,距大东港码头10公里,鹤大、浪东两条公路,沈丹、疏港两条铁路横贯全境,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开发区所辖的大台子港全面对外开放,口岸各查验部门在区内设有办事处。 素有北国“小江南”美誉的前阳,山清水秀,满目良田美地,加上气候宜人,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丰富的沿海资源和广袤的海上牧场,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开发区充分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前阳开发区以老城区为依托,高起点、快起步,充分发挥沿江、沿海、沿边、沿城、沿路优势,采取外引和内联相结合,挖掘和新建相结合,改造和开放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发展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以及外向型产业和产品,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使开发区成为集出口、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国际金融、信息咨询、科技开发、海陆空运输、旅游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城市。 五大产业开发区按照新体制、新模式、新思路运作,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一区多园功能。区内现已建成纺织服装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造纸机械及纸业工业园区、冶金机械工业园区等五大产业群体。 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先进的纺织技术和产品、高档次的亚麻、丝绸、棉纺、各种档次的服装、鞋帽加工。 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精细化工、医药加工、各种仪器仪表的制造和装配。 食品工业园区以素有贡米之称的前阳大米和水果、干果、海产品、蔬菜为主的食品深加工及保鲜包装项目。 造纸机械及纸业工业园区造纸机械加工及中高档生活用纸、文化用纸。 冶金机械工业园区以高科技含量为主的冶炼加工业和各种机械设备的制造、加工和装配。 设施建设目前进区项目457个,投资总额为107,077万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163万美元,协议外资额10,465万美元,外商实际投资额为4,083万美元。区内现有企业480余家,其中三资企业41家,美国、德国、日本、朝鲜、韩国、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等商家都在区内投资办厂。 开发区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委托辽宁省城镇规划设施院规划设计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气魄和韵味、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经济特色和环境质量等诸多因素,定位了工业区、仓储区、商贸区、居住区、生活区和旅游度假区。开发区先后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实现了水、电、路、供热、排水、通讯“六个通”。开发区注重优化投资环境,加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环境建设,城管办、环卫处对区内环境实行全天候保洁,努力创建生态型园区,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品位高雅,风格独特的城镇建设新景区,为投资者提供宾至如归,赏心悦目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开发区加强软环境建设,围绕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治安环境、金融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来打造服务型政府,选择市场导向的政府管理模式,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层次,提高服务质量,提出“亲商、重商、敬商、富商”的服务宗旨,争创体制新优势、科技新优势、投资环境新优势,充分发挥了对外开放先行示范、辐射、带动和窗口作用。 前阳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外向型、多功能、高科技的发展方向,朝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步步推进。前阳开发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资源,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汇四海宾朋,引八方贵客,与我们携手向前,同展宏图,共创大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