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证人心理学
释义

简介

证人心理学(witness psychology),研究证人在担任证人这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时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也叫证言心理学。

威廉·詹姆上的《心理学原理》(1890),就有关于证人心理的论述。1915年,惠普尔对证人的情绪和动机、对记忆和知觉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1933年,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证人用刺激物的特征而造成知觉上的错误。1945年,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研究了证人的社会期望和社会定型对知觉和记忆的歪曲现象。1957年,德国心理学家温德伊奇提出了证言可靠性的判断标准。瑞典的心理学家特兰凯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用于成年人的杀人、放火、伪证等多种刑事案件,取得了成功。

研究内容

1.证人提供伪证的原因和提供伪证时的心理状态。

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证人证言心理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为判断证言的可靠性提供心理科学依据,有助于及时识破伪证,避免对案件判断的错误,有助于采取恰当的策略,促成证人提供可靠的证言;

2.证人出现非故意“撒谎”的原因。

这是证人心理学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证言失实的原因有:证人最初对事件的观察的问题;证人记忆的错误;证人对信息的加工的问题:它包括观察环境中事件的信息没有知觉到或没有得到信息加工,记忆信息在保持阶段被忽视了或遗忘了;受到询问时的特定情境的影响使记忆信息出现暂时遗忘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