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太年 |
释义 | 基本信息教育学博士(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下列领域的探索:学习科学、学习科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变革、教育经济问题的国际研究。近年发表的论文均围绕学习科学视野中的课程教学转型这一主题,分别论及学习中的意义、学习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和教学的变革、作为活动的学习、课程/学习与文化研究的变迁。 博士(2004年,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京大学访问学者(2003.4-2004.3)。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习科学、教学设计、教育经济问题的国际研究。《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型的国际前言研究》译丛(教育科学出版社)、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编委;《教育展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主办比较教育季刊Prospects之中文版)编委、编辑部副主任。 主要成果专著:郑太年著:《学习:为人的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郑太年著:《学校学习的反思与重构——知识意义的视角》,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2008年获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理论创新二等奖) 裴新宁、郑太年主编:《在探究中体验科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 译著: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任友群、郑太年主译:《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2册):解决教学设计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裴新宁、郑太年、赵健主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第二卷):教学理论的新范式》(C. M. Reigeluth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即出。 论文:郑太年:《学习环境的设计——访Michael Hannafin教授》,《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即出)。 郑太年、任友群:《教育传播与技术的研究基础》,《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即出)。 高文、郑太年:《学习科学(1):研究背景与理念》,载高文等编著:《学习科学的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赵健、郑太年:《学习科学(2):研究进展》,载高文等编著:《学习科学的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赵健、郑太年、任友群、裴新宁:《学习科学研究之发展综述》,《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郑太年:《知识观o学习观o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三个层面》,《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5期。 郑太年:《教学设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述评》,《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5期。 郑太年:《从活动理论看学校学习》,《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郑太年:《文化与课程/学习研究的变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郑太年:《知识及其双重情境化——关于教学革新的思考》,《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2期。 郑太年:《论学习的社会性》,《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8期。 郑太年:《中国初、中等教育课程改革》,《东京大学学校临床综合教育研究中心年报》,2003年(第6号)。 郑太年:《意义:三个世界的联系与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1期。 徐斌艳、郑太年、乔连全. Local culture based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situated instruction in a tour situation.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 (ICMI) Bulletin. No. 50. June 2001. 吴刚、有保华、郑太年:《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载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郑太年:《教育产业:功能还是组织》,《教育与经济》,2000年第2期。 郑太年:《评马克o布劳格的教育经济观》,《教育与经济》1998年第1期。 郑太年:《两种不同的教育经济观》,《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3期。 郑太年:《萨卡洛普洛斯和伍德贺的教育投资公平观》,《教育与经济》,1997年第1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