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朗 |
释义 | 人物简介郑朗(?一856)唐宰相。字有融,河南荥泽(今郑州市)人,郑珣瑜次子,郑覃弟。穆宗长庆元年(821)登进士甲科,入迁右拾遗。开成中,擢起居郎,累迁谏议大夫,为侍讲学士。会昌初,任给事中,出为华州刺史,迁定州刺史,入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出为鄂岳浙西观察使,进义武、宣武二节度使。后入朝历工部尚书、御史大夫,复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迁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大中十年(856),因病辞职,官终太子少师,卒赠司空。 相关故事郑朗入仕后曾任右拾遗,后“擢起居郎”,专门在朝内记录皇上的言行。唐文宗开成年间(838年),文宗与宰相议政,见御案旁龙柱下郑朗正在执笔记事,便说:“方才所议之事都记下了吧,可否让我一观?”郑朗说:“依照常规,皇上不能阅‘起居录’。”皇上说:“为何?”郑朗说:“向来做皇上的喜欢听颂扬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起居录,不隐恶,秉笔直录,若有皇上听不得逆耳忠言,就会降罪史官,若史官怕死,就不敢如实记录,这样下去,朝史就不真实了。”文宗点头称是,夸郑朗善于职守。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