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待业青年 |
释义 | 青年俗指城镇中暂时未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知识青年。等待就业,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应为不再为高中毕业的国有企业子弟分配工作,导致大批不能继续进行教育的中学毕业生等待分配就业,所以生出“待业青年”一词。 解决办法(一、营造良好的环境,用事业凝聚青年 二、重视学习培训,用知识武装青年 三、搭建广阔平台,用实践造就青年 四、加强管理,用制度管理青年) 基本概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部分经历过上山下乡后返城的年轻人,没能得到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他们的户口放在街道,一时又找不到工作,被称为“待业青年”。 那时候,大家都循规蹈矩,不提倡个性,无论是找不到工作,还是不愿意工作的“刺头”,都会被看做异端。但凡某家有那么个“待业青年”,家里人谈起来就会闪烁其词,感觉脸上无光。 待业青年聚集也就那么几年,不久他们都有了工作,而后来的中学毕业生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待业青年”也就慢慢被人遗忘了。 直到最近两年,就业问题重新变得严峻起来,有些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有可能失业。不过,同样是失业的意思,现在可以说“下岗”、“待岗”,甚至美其名曰“自由职业”。而曾经,有那么一群人被叫做“待业青年”。 历史沿革汉语语汇的丰富和灵活的造词能力,同样是失业的意思,现在我们可以说“下岗”、“待岗”,甚至美其名曰“自由职业”,而曾经,有那么一群人被叫作“待业青年”。 现在好像已不再听说“待业青年”这个称呼了,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上海弄堂里,待业青年随处可见。他们一般都是20岁左右的小青年,有的是知青返沪后没有按政策进入规定的单位,有的是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暂时蜗居在家。现在已搞不清那时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大批失业人群,只是本能地觉得或许与大量知青返沪造成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强有关。而总有那么一些人,要么运气差,要么挑剔,成了“边缘人”。 80年代初待业青年在80年代初被看作“边缘人”是很自然的事,那时候大家都循规蹈矩,不提倡个性,无论是找不到工作还是不愿意工作的“刺头”都会被看作异端。正常人家是有些瞧不起他们的,但凡某家有那么个“待业青年”,家里人谈起来也闪烁其词,脸上无光。既然有了这一层,同龄人里自然也就有了分水岭,有工作的每天趾高气昂地去工作,而待业的则不得不留守。又因为当时上海的住房条件太差,经常可见待业青年三五成群,懒懒散散出没在弄堂里,更遭到一些古板的老人们的非议,一般人家的孩子都不被允许去“轧道”。 待业青年虽然没有工作,但他们中不少人头脑灵活,喜爱新事物,藐视常规,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有点时髦。比如他们超前地穿上了喇叭裤、直筒裤、式样新颖的花衬衫,留了长发,嘴里哼上一些所谓的靡靡之音。现在的青年都讲究时尚,时髦当然好,可那会儿,太过时髦也会被指指点点。于是又衍生出两个新词汇,男的流里流气的叫“阿飞”,女的花里胡哨的叫“拉三”(作风有些不检点)。男男女女要是被贴上了这两个标签,就更成了“罪人”了。奇怪的是,电影里表现不务正业的“阿飞”坏青年,也往往以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待业青年为模本,使得待业青年形象更不得翻身了。那时普通人家教育孩子,就以“阿飞”、“拉三”为戒。其实,如果按现在的眼光和标准,那些人只是有些标新立异,根本谈不上什么异端邪说,更无关品行。现在连“流氓”都不大有人提了,更别说“阿飞”、“拉三”之流了。 自由职业待业青年聚集也就那么几年,不久他们都有了工作,而后来的中学毕业生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待业青年”也就慢慢被人遗忘了。直到最近两年,就业问题重新变得敏感起来,甚至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有可能失业,于是又出现了这么一群留守在家或流浪在外的青年。他们一样因为运气不好或者挑剔而找不到工作,但他们不像前辈那样抬不起头来,他们中有很多是自己选择“自由职业”,比如我就碰到过一个整天抱着DV的女孩,充满理想又自信。这样一群新新人类,他们的心态完全不同,即使失业,也更主动,不是保守地等待,而是锐意进取。看来我们确实不能用“待业青年”来称呼他们了,“待业青年”的概念已老去,不再适合他们。 待业青年培训在培训局拟以“津贴”吸引待业青年报读课程,希望他们接受训练重投社会,津贴金额的水平和发放形式有待确定,首批课程将于2008年4月推出。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正在做内部研究,如何整合资源重叠的各类青年培训计划,以配合再培训局改革。 香港特首曾荫权在去年10月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将现在报读再培训课程“中三以下及30岁以上”的年龄及学历限制,放宽到“副学士以下及15岁以上”,再培训局随即在2008年12月实施有关措施,有680人报读,只约占总月报读人数的9.4%。现在香港培训机构开办课程主要是为中年失业人士而设的“保安、清洁”课程,对青年人及学历较高人士吸引力不大。因此,再培训局正与多间培训机构推行试点计划,开办多元化及适合青年人的课程,预计今年4月推出。有关部门倾向向报读全日制课程青年学员放发津贴。不过,再培训局预计再培训津贴发放安排时,也会考虑财政负担问题。 香港中年失业人士报读全日制再培训课,每天可获得约150元,作为车费及膳食津贴,2006-2007年度,便有46500人完成全日制课程,津贴总额约6800万元。每天150元的津贴对青年人有一定吸引力,希望可以吸引到一批留在家中,待业、待学,并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参加培训。 香港各项培训计划难免会出现重大整合,这可以更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希望日后所有培训工作主要由再培训局负责,但由于现时不同政策局旗下有不同培训计划,相信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解决办法一、营造良好的环境,用事业凝聚青年优化党员结构,增加党组织的新鲜血液,一直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部分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下降等等问题,已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一些地方多年不发展年轻党员,对农村待业青年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应该本着治本强基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在农村待业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增加党组织新鲜血液,激活农村基层组织活力,形成老少结合、结构合理的农村党员队伍。发展农村待业青年党员,就必须用事业凝聚待业青年。农村就业渠道狭窄,一部分优秀的农村待业青年,缺少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这对于农村待业青年的成长和本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是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营造良好的环境,尝试让优秀的待业青年参加本辖区党组织生活,培养他们的政治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入党积极性,拉近他们与党组织的距离。 二、重视学习培训,用知识武装青年对于广大农村待业青年来说,他们更急需的是学习培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农村待业青年往往由于缺乏系统的思想教育,使得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普遍较低,导致了他们入党积极性的不高。加强思想教育,就是要引导他们端正入党动机,要以不间断的学习为指导,坚持并不断完善学习制度,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全面提高农村待业青年的政治理论素养。同时,注重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农村待业青年知识相对贫乏,缺乏专业技能。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抓好农村待业青年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性技能的培训工作,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与农业发展相关的业务培训。要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鉴定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定,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创业技能和致富能力。 三、搭建广阔平台,用实践造就青年农村待业青年更需要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如何为这些农村待业青年提供这个实践的平台,又如何帮助他们利用实践来不断的充实锻炼完善自己,进而为农村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基层党组织必须解决的难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们利用已有的农村发展特色工程为待业青年提供实践的机会与环境。陈庄村利用特色的食用菌种植产业,让待业青年参与生产经营,通过把一些大棚租给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待业青年,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待业青年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还有的地方为待业青年设立一定的岗位,如政策宣传岗、科技示范岗、勤劳致富岗等,让待业青年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本村本地区的建设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锻炼他们,为他们以后的创业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管理,用制度管理青年发展农村待业青年党员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政治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机制来保障,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考核。要严格操作,规范程序。中央已经明确提出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总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即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发展农村待业青年入党当然也不能例外。要制定一整套严格规范且操作性强的发展农村待业青年党员的规章制度,对考察、培训、发展、培养等各个环节都要制定详细明确规范和标准。同时针对农村待业青年可塑性强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一些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待业青年党员作用的机制,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应有明确的目标,坚持推优“育苗”。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农村待业青年党员工作要做到有目标定计划,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待业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对一些双带能力强、集体观念强、文化素质高的农村待业青年,要做到培养发展“一个都不能少”,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并且要形成特色形成机制。要把发展农村待业青年入党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考核标准,将其作为农村党建的“一把手”工程来抓,明确农村党组织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在有条件的地方,争取为每位待业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指定一名优秀党员作为“导师”,逐步形成组织重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的发展农村待业青年入党工作的良好机制。 独立电影《待业青年》基本信息片 名 待业青年别 名 No Country For Young Man 导 演 张内咸 主 演 吉硕 / 郭雪萌 版 本 原创 年 代 2010 国 家 中国 类 别 纪录 语 言 普通话 IMDB评分 N/A 片 长 191 mins 字 幕 中文 剧情简介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才华横溢,他们生不逢时,他们崇尚艺术,他们叛逆,他们无助,他们被认为是社会的渣滓,而他们自命不凡,他们有情有义,他们有时自甘堕落,他们有时愤世嫉俗,他们有时终日买醉,他们有时迷茫不已…… ——谨以此片献给我们逝去的青春 特别是那些不喜欢上学的孩子 常常喜欢在楼顶上坐着的大学生小吉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做出了退学的决定,他厌倦了在学校中生活里遇见的很多事物,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他开始渐渐的不知道人为什么要去活着。小吉不甘心于从出生就被规划好一切的生活轨迹,他决定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他开始DV去记录身边很多人的日子,去观察他们的每一个举动,用大量的时间去思考青春的意义…… 电影点评本片是独立电影导演张内咸的处女作,影片结构非常怪异,采用半记录半剧情的方式,记录部分与剧情部分来回穿插,结合章节体的分段方法,将几十个似乎毫不相关的小人物命运串到了一起,他们有些典型,却又并不特殊,导演通过这些平凡年轻人的生活视角,展现了一个略显阴郁的时代的浮世绘。 灰色的影片基调并不能说明这是一个很颓废的“摇滚”电影,至少它表现出来的是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现实的东西往往不需要艺术加工就能表现出很强的感染力,因为你每天都可能会遇到它们:自身的社会价值如何去体现?是要高傲地克服?还是卑微地顺从?那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传播渠道2010年伊始,一部用DV拍摄的,长达3小时11分钟的草根电影《待业青年》出现在网络上。电影采用了半记录半剧情的方式,记录部分与剧情部分来回穿插,将几十个“80后”的自白串连起来。在优酷、土豆等各大视频网站上,无数看完片子的人都留言,声称“被感动”并“产生了时代的共鸣”。在著名的下载网站VERYCD上,《待业青年》3天内下载量超过了12万次。 社会反映社会反映在著名的影评和书评网站“豆瓣网”上,《待业青年》获4万多名影迷打分,平均分达到8.6分,超过了包括《爱丽丝梦游仙境》、《艋舺》、《大兵小将》在内的所有最近热映的国内外大片(详细评分见表格)。截至记者发稿时,仅在豆瓣网上就有近2000条关于这部“大片儿”的影评。一句话,《待业青年》火了!但实际上,当记者观看这部电影时才发现,这部电影的内容并不复杂,而且拍摄手段也很简单。由于没有专业灯光、照明、布景,而且使用普通的家庭式DV机,影片的色彩有些失真,而行走中的拍摄,更是让镜头不时地晃动,让人有些眼晕。 在对数十位“待业青年”的采访中,穿插的小故事,从情节的不完整到手法的粗糙,则更像是学电影的学生完成的一次普通的课后作业。 这部影片将现实还原给大家看,所以更能击中年轻人心中的痛处,也让他们找到了一个替他们发泄不满和郁闷的代言人,这才是这部电影走红的原因。 “80后”心理问题通过影片来宣泄“比起‘60后’、‘70后’,‘80后’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更严重。”当听到《待业青年》这部独立电影火爆网络后,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博士担忧地说。虽然最大的一批“80后”今年也面临三十而立了,但熊主任却认为,不少“80后”其实还没有迈过“成长”这道坎儿。“家庭和社会附加给他们的责任是这种压力的主要来源,有的孩子甚至肩负着好几个家庭的希望。”熊主任表示,“80后”一般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在家人的宠爱下,容易让他们养成过于自我的思维惯性,遇到问题压力时,往往容易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 “关注他们其实也是在审视自己,我曾经也和剧中的讲述者小吉一样,因为困惑而退学寻找梦想。”作为《待业青年》的导演,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系大四学生,24岁的张内咸坦言,其实自己以前也是个“问题少年”。“片中的很多80后可能在常人的眼中都被误认为是坏孩子,其实我所指的‘问题少年’只是说他们比同龄人遭遇了更极端的青春迷失和纠葛。”张内咸说原本他曾经考上的是北航锅炉系,但总是觉得不喜欢,所以毅然地选择了退学。“后来又去中传念书,一下子就迷上了电影。 该DV一经推出受到很多80后的共鸣,“这不得不视为一场‘80后’的集体‘自恋’。”一位看过该片的网友表示,影片中表现的才华横溢又无人欣赏、崇尚音乐又被当成叛逆的感觉非常真实,父母和社会附加给这一代的价值观正在让这群人失去自我 网络小说《待业青年》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待业青年》 作品类型:文学 都市 社会 发表方式:连载(已完结) 发表出处:磨铁中文网 内容简介《待业青年》是一部黑色幽默的都市青年类小说,描写了中国当下县城中大部分待业青年的生活状态,主人公们理想幻灭在生活面前不知所措,只好自我麻醉,把热情倾注在异性的身上。 主要角色介绍: 王蛊:因为纠纷把一个人的耳朵割了下来,缓刑后无事可做也不能重操旧业放高利贷,成为待业青年,只好把全部的热情放在了女人的身上,交往了诸多的女朋友,出现一系列的感情问题,女友怀孕,自己被戴绿帽子,偷情…… 黄良成:被大学时的女朋友下了诅咒,有生之年没有女人会和他上床。为了打破诅咒,他进行了种类繁多的尝试,甚至求助妓女,最终一无所获。 庄客:劈腿被女友发现,两个女友分别离开自己,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无业生活后,找到一份工作想过正常的生活,却意外死亡。 杨三: 之前做些非法的事情,因为严打成为待业青年,想过各种致富方式,甚至尝试抢劫,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成了个傻子。 女性角色(女1女2女3……):有护士、陪酒女、白领、大学生,和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作者简介作者:魏思孝,磨铁中文网签约作家,都市悬疑类小说作家。已出版《不明物》等悬疑小说。 作品目录第一卷 一次简单的逃亡 1 耳朵 2 放火 3 小旅馆 4 黄大英 5 合格的护士 第二卷 三角恋 1 离家出走 2 广告工作室 3 两个女朋友 4 事业心 5 正室范儿 第三卷 我们所说的全是真话 1 自杀未遂 2 黄良成和女2 3 马珍 4 中年妇女 5 双剑齐发 6 咎由自取 第四卷 根本性的变化 1 黄良成的问题 2 杨三 3 米线 4 小偷需要钳子 第五卷 如何表达你的才能 1 男3 2 发现目标 3 杨三是个有趣的人 4 大白兔奶糖 …… …… 第十卷 一次复杂的逃亡 1,跳楼自杀 2,庄客 3,心肌梗塞 4,警察和高利贷 5,饭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