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达甫
释义

在这一领域被公认的能手,是画了六十多年的郑达甫先生.三四十年代流行沪上的"锦灰堆"之作,大多是郑先生手笔。 据新编《镇海县志》“人物传”记载,郑达甫(1891~1956年),镇海浦镇十七房郑氏人,他“家贫少孤,在家乡小学任教,性喜绘画,尤擅临摹”。20余岁时到慈溪一店铺司账,后来到了上海,靠卖画为生。 当时上海有个福建商人杨渭泉,好笔墨而不善画。他结识了郑达甫后,便使了个移花接木的歪招,干脆延留郑达甫在家,专门为其代笔作画。而郑达甫此时生活窘迫,有人邀他代笔,自是欣喜。 有了稳定的代笔人,精于谋划的杨渭泉,便以自己的名义大登广告,吹嘘自己工于绘制“锦灰堆”。每幅画出售所得利润,杨郑二人六四分账,郑达甫还要自费购买笔墨颜料等。这种奇怪的合伙生意一直做了20来年,杨渭泉一直坐享名利。后来战乱一起,失去了绘画生意的客源,郑达甫成了“废角料”,杨渭泉便毫不留情地把他赶了出去。 因此,目前在古玩市场中流通的工笔绘制“残画”,凡落款为“古闽杨渭泉”的,皆是郑达甫的旧作。 郑达甫被迫回家后,不得已只好以打柴、卖烧饼讨生活,此时他仍坚持画画。解放后,这段隐秘被人捅破,他所绘“锦灰堆”被邀参加全国第二届美展,首次回归主人名下。郑达甫也随即被上海市文史馆聘为馆员,受到人们的尊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