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政策泡沫 |
释义 | 所谓政策泡沫,是指在作出或执行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远远小于人们的预期,这种政策实际作用与人们预期的作用的差距,即为政策泡沫。 政策泡沫-内涵界定 关于政策泡沫的定义,目前理论界没有形成一定的说法,政策泡沫的同胞兄弟应为“经济泡沫”。 政策泡沫产生的原因 政权当局作出的政策,在当时对相应的局面有一定的促进效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影响,该政策逐渐浮出其局限性,在其潜伏期,执政者和执政对象都不会发现其根源,然而其危害性越来越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政策泡沫的特征 (1)迷惑性: 一般都具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难以让人们发现其弊端的根源。 (2)局限性: 政策因为其本身局限性才使得政策出现“泡沫”,才会阻止其领域的进步。 (3)破坏性: 在政策泡沫破灭前夕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对其指导的领域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政策泡沫对经济的影响 (1)性策泡沫对大经济的影响 从对经济影响力的方面来说,指的是由于具有局限性的经济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经济泡沫越来越大,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最后政策泡沫的破灭又直接导致经济泡沫的破灭。经济危机的产生的重要原因归因于具有局限性的经济政策的失败,即政策泡沫。 (2)政策泡沫对楼市的影响 2010年地产调控政策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为打压房地产泡沫,中央政策和地方条款出台的密集程度令人惊叹。一时间,“国四条”坐镇,“京十一条”、“穗七条” 等冲锋,加上各路媒体、学者摇旗呐喊,直捣房价“黄龙府”似乎指日可待。但热闹过后,尘埃落定之时,公众再次愕然:房价非但没降,反而继续上涨,且越发离谱。 两会宏音未散,就又出现了地王频现和房价再涨。当央企和开发商被千夫所指时,更加应自责的应该是政府。中国房价为什么高?根本的原因是需求被城市化激发的同时,政府对土地的垄断供应又人为地造成了土地的饥饿效应和恐慌效应,从而加重投机购房,更加引发房地产市场供需的严重失衡。 据报道,上海、北京、三亚等房地产一线城市,一手房的购买者中,投资性购房已占了40-50%,这足以表明中国住房已严重偏离居住本质,而房屋热卖也严重沦为投机性购买。另据国家电网利用智能网络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大约6540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零。以每套住宅平均100平方米计算,65.4亿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相当于2009年住宅竣工面积的11.3倍,这相当于2009年住宅销售面积的7.7倍,说明中国当前住房空置率远比想象得严重,也说明中国收入分配极不平衡,有钱人正用大量资金在房地产市场上兴风作浪,不断激化社会矛盾,炒房大军明显已经成为加剧我国房地产市场疯狂的毒药。 政府一心想以楼市调控政策来完成“曲线救国”,从前有招拍挂改革,现在有保障性住房政策,但从不考虑结束垄断性土地供应制度,也不想真正触动有关利益集团,如此避重就轻终至今日恶果! 土地的招拍挂学习的是“香港模式“,源于土地私有制度,但在我国却与垄断性土地供应制度挂上了勾。当政府的强势垄断与需求的旺盛竞争共存时,结果就是需求方的恶性竞争导致地价暴涨。 在陷于民愤包围之下,政府同在想以保障性住房的解决办法突围,走“新加坡模式”的道路。然而,其一,新加坡富人多,穷人少,中产阶级占大多数;其二,新加坡土地资源极为贫乏;其三,新加坡有世界闻名的廉政制度。这三点,决定了新加坡可行的模式,拿到中国并不可行。中国的情况是,穷人多富人少,中产阶级也少,人均土地资源并不那么缺乏同时吏治腐败惨不忍睹,所以大量搞社会保障并不现实。忽略国情的差异,一厢情愿往新加坡奔会将中国房地产发展模式再次带入死胡同。 经历过2009年政策盛宴后,房地产泡沫已经开始膨胀。2010年的疯狂有续演的危险。既得利益集团置中央政策、百姓愤怒于不顾,正在将房地产泡沫吹得越来越大,是因为他们知道——决策层犹豫不决,政策上投鼠忌器,中央未必祭出真家伙。 ------摘自金融界《赵晓:楼市泡沫与政策泡沫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