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真州复闸
释义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真州复闸

作者:沈括

出自:《梦溪笔谈》

作品原文

淮南漕渠,筑埭以畜水,不知始于何时。旧传召伯埭谢公所为。按李翱《来南录》,唐时犹是流水,不应谢公时已作此埭。天圣中,监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鉴始议为复闸节水,以省舟船过埭之劳。是时工部郎中方仲荀、文思使张纶为发运使、副,表行之,始为真州闸。岁省冗卒五百人,杂费百二十五万。运舟旧法,舟载米不过三百石。闸成,始为四百石。其后所载浸多,官船至七百石,私船受米八百余囊,囊二石。自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诸埭,相次废革,至今为利。予元丰中过真州,江亭后粪壤中见一卧石,乃胡武平为《水闸记》,略叙其事,而不甚详具。

作品译文

淮南的漕渠,修筑埭来蓄水,不知道开始于什么时候。旧时传说召伯埭是谢安修筑的。考查李翱《来南录》,这里在唐朝时还是畅通的流水,不应该在谢安时代就已经修筑了这座埭。天圣中,监管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鉴才开始商议修建复闸节制水流,来节省行船过埭的劳力。当时,工部郎中方仲荀、文思使张纶任正、副发运使,上表奏准以后,首建了真州闸。每年可省去多余的河卒五百人、杂费一百二十五万。船运旧法规定,一条船载米不得超过三百石。闸建成后,开始时可装运四百石,以后载运数量逐渐增多,官船达到七百石,私船可装米八百多袋,每袋是二石。自此之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等埭,都相继废除,建为复闸,至今成为水运之利。我在元丰年间经过真州,在江亭后面的粪土中发现了一块横倒着的石碑,原来是胡武平所撰的《水闸记》碑文,大略地叙述了这件事,但是不很详尽。

作品赏析

该笔记记载了北宋天圣年间真州运河废埭建复闸的事。 复闸的设计是在河道上大落差的地段修建两道闸门,用以节制水流。当船上行时,关闭下游闸门,上游的河水进入闸门区抬高水位,船也随之浮起,升到与上游水面齐平,可以平稳进入上游。当船下行时,关闭上游闸门,开启下游闸门,水位平缓下降,船也随之落下。由于复闸在改善航运条件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内河航运中仍在使用,如长江葛洲坝船闸就是一座现代化复闸。

复闸的修建,在我国历史上是从唐代开始的。《宋史河渠志》记载,唐代宝历初年,观察使李渤曾在灵渠建立斗门,用以解决漕舟航运问题。

真州船闸修成后,既扩大了船的运载量,又减少了维修费用。废埭造闸,这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在我国航运技术史上也是一次重大的革新。

作者简介

沈括 (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公元1031年(北宋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

沈括的一生著述颇多,著名的传世之作有《梦溪笔谈》、《长兴集》、《苏沈良方》等。在《资治通鉴长编》中,尚有一部分他所撰写的《乙卯入国奏请》、《入国别录》等资政史料。

公元1082(元丰五年),因徐禧失陷永乐城,沈括连累受贬,居润州,筑梦溪园(今镇江东郊),潜心著述,至绍圣元年复官爵,公元1095辞世,终年65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