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真妄二心
释义

【真妄二心】

指真心、妄心二者。又称真识妄识。即自性清净而且恒常不变之心,称为真心;杂染虚假而有生灭转变之心,称为妄心。地论师认为,第八阿赖耶识即如来藏心,称为真识,前七识则总称为妄识。如《大乘义章》卷三(末)云(大正44·525b)︰‘次就真妄开合为二,前六及七同名妄识,第八名真。妄中前六,迷于因缘虚假之法,妄取定性,故名为妄。第七妄识,心外无法,妄取有相,故名为妄。第八真识,体如一味,妙出情妄,故说为真。又复随缘种种故异变,体无失坏,故名为真。如一味药流出异味,而体无异。’

该书又就真妄二心相对的依持关系有所申说,谓前七妄识‘情有体无,起必托真’,称之为‘依’。故《胜鬘经》云生死二法依如来藏;第八真心则‘相隐性实,能为妄本’,住持于妄,故说为‘持’;妄之依真,如波依水,真之持妄,如水持波。

然而,摄论师以前七识及第八阿赖耶识皆为妄识,而另立第九阿摩罗识为真识。如《决定藏论》卷上云(大正30·1020b)︰‘断阿罗耶识即转凡夫性,舍凡夫法,阿罗耶识灭,此识灭故,一切烦恼灭。阿罗耶识对治故,证阿摩罗识。阿罗耶识是无常,是有漏法;阿摩罗识是常,是无漏法。得真如境道,故证阿摩罗识。’

又,《大乘起信论》谓依如来藏故有生灭之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此名阿梨耶识。该论以阿梨耶识为真妄和合之识。大体而言,以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为真心,前七识为妄心,此是较普遍的说法,而有关第八阿赖耶识则有异论。有视之为如来藏心,以之为真识;然亦有以之为妄识者。

此外,宋代天台宗在观心之境方面亦有异说。山家以妄心为所观之境,山外则以真心为所观之境,二家并互诤其真妄。然此系以法性真如为真心,以六识为阴妄之心的说法,其意旨与就心识之自体以分别真妄之情形,并不相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