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代偿 |
释义 | 基本信息词目:代偿 拼音:daì cháng 词义: 某些器官因疾病受损后,机体调动未受损部分和有关的器官、组织或细胞来替代或补偿其代谢和功能,使体内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时,一些肾单位损伤破坏,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其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这时,未受损害的或受损较轻微的肾单位功能增强,细胞增生、肥大。若一个肾脏由于疾病而被切除,另一个肾脏则会肥大,甚至可增大一倍,以代偿切去的肾脏的功能。代偿的主要基础是大部分器官都有一定的储备力,即平时都有一部分功能单位处于静止的或功能极低的状态,一旦发生生理性需要,这部分细胞或组织的功能会增强起来。其次是器官、组织和细胞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发生增生和肥大,两者都能代偿失去或不足的功能。各种器官的储备力大小不同,但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无限制地代偿下去。如一些心脏病者常有代偿性心肌肥大,若病因不能除去,当心肌肥大到一定程度时,血氧供给不足,无氧糖酵解增强,酸性代谢产物聚积,肌收缩力下降,则发生代偿不足,这称为代偿失调,可导致心腔扩张,发生心力衰竭。代偿对机体是有利的,可以弥补器官已失去的功能,但是有时代偿会带来一些不利于机体的副作用、如肺萎陷或支气管哮喘时,可以发生代偿性肺气肿,此时气肿的肺泡腔充气过多,肺泡隔毛细血管受压,肺循环血流阻力增加,右心负担加重。严重者还可导致肺原性心脏病。 详细释义基本解释 [compensation ] 由原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他器官代替补偿功能或结构发生病变的器官 详细解释 1. 代为偿还。 《宋史·张汝明传》:“ 江阴 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汝明 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清 昭连 《啸亭杂录·爱惜满洲士卒》:“上尝怃然曰:‘吾廿年之久,始得获一 满洲 士卒之用,何可不厚恤也!’故当时时加赏恤,至为之代偿债务,凡抚字之术,无不备施。” 2. 当某个器官的组织发生病变时,由原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他器官来代替补偿它的功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