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释义 | 浙江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现有农学系、园艺系、植物保护系、茶学系、应用生物科学系5个系、1个附属教学实验农场和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科学研究所、茶叶研究所、应用昆虫科学研究所、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果树科学研究所、园林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组成。 现设有蔬菜学、茶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果树学4个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农药学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有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生物技术、核农学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和核农学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此外生物多样性与种资创新、安全农产品被列入第二期了“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目前我院有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了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蔬菜学、茶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环境生物学等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此外,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2个二级学科属于浙江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拥有包括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在内的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应用生物科学(下设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学、园艺科学与工程、茶学、应用分子生物学5个主攻方向)、园林2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238人,其中院士2名,教学科研人员170人,有博士学位的81人,占47.6%,有硕士学位的45人,占26.5%;学院现有正高职称的 56人,占 32.9%,教师中45岁以下29人,占教授总数的51.8%;副高职称的75人,占 44.4%,其中小于40岁的42人,占副教授总数的56%;博士生导师43人,硕士生导师64人。现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 人,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3人,省“151工程”第一层次 8人,第二层次15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 学院是目前浙江大学在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中研究规模最大、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最多、学术水平最高、出成果最多的学院之一。建院五年来,共主持各类课题千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7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亿多元,共发表论文2300多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出版著作近100本,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励6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25项,获国家专利60余项。 学院一贯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均派出部分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合作研究,并接纳大批国内外和港台地区的学者前来访问讲学;学院积极参加或组织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建院以来,已多次主办、协办国际、国内的大型学术会议,并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合作课题研究 学院目前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在充分共享浙江大学的网络系统、图书资料以及其它各种教学资源外,还拥有近15695平方米面积的办公教学科研用房,藏书容量为17050余册(其中中外文期刊13400余册)的院资料室,有新建的学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中心下设:植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和农业生物信息实验室,面积达近2000平方米,并且在每个实验教室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相当数量的先进仪器设备)以及能进行国际远程网络教育的网络多媒体教室一个。此外,学院还拥有一个耕地面积220多亩、水域面积100多亩、塑料温室10600平方米、玻璃温室940.66平方米的附属教学实验农场。按照一流标准设计的,能全部控温控光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浙江大学植物科学实验中心”已开始建设,其中智能玻璃温室项目已基本竣工。该中心下设五个功能区:智能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安全检测教学实习示范中心、种质新资源创新基地、转基因植物中试基地、大农类高年级教学实习基地。中心的建成将在多层次、多角度上满足学院教学、科研的要求,同时也为相关学院的教学、科研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支撑条件。学院积极与当地政府开展合作,已先后在浙江的余杭、萧山、绍兴、安吉等地建立了现代农业教学与科研示范基地和产业化服务基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