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 |
释义 | 学院简介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林学系,2002年1月林学系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2005年7月更名为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科技学院),2006年1月环境科技学院单独组建。 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高级职称2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2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1人、第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4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2人,浙江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获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2人。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逾千人。 学科设置学院设有环境工程(省级重点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5个本科专业,森林经理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土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4个学科,森林经理学、土壤学2个硕士点。拥有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资源监测与信息管理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森林经理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和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循环经济学会挂靠在本学院。 教学与研究学院注重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近3年来,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在实践教学改革基础上,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教材建设,2009年《森林经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土壤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编写面向21世纪全国教材《土壤学》和“十一五”规划教材《测量学》。同时,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展“励志成才”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荣获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高校GIS应用开发大赛二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浙江省首届高校测量技能竞赛集体二等奖、浙江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和2009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全国二等奖。 学院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3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科技支撑专题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5项,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获省部级奖励6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6部。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交流合作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巴基斯坦等国家的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着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把浙江农林大学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生态大学而努力奋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