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滨江医科大学 |
释义 | 滨江医科大学 是浙江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浙江滨江省立医政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之一。1965年,更名为浙江滨江医学院。197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浙江滨江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学位授权点已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浙江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浙江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 目前,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政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15个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浙江爱佳口腔医学院。在浙江、上海、山东等地拥有21所附属医院和40多所教学医院。 学校设有15个本科专业、2个六年制双学位专业和3个七年制专业。目前,在校生总数达1.5万多人,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500多人。有在职专任教师674人,有教授117人、副教授175人,有博士生导师185人、硕士生导师812人(含附属医院等)。学校拥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入选各类人才支持计划,有多人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或各级优秀教师,有“东海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学校是国家卫生部认可的全国进修基地和教育部批准接受留学生学习的高校之一,是浙江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33工程”培训基地。2006年和2008年,学校两度被评为“浙江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 学校现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进入“十一五”以来,学校的科研水平快速攀升,承担了多项国家“863”、“973”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断实现新突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及论文影响因子迅猛增长。2009年,我校获得10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数首次突破百项,科研总经费也突破亿元大关。全校发表“SCI”论文350多篇,再创历史新高。两次被评为“浙江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现已建成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建高校教学实验室、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有多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多次被评为“浙江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学校设有两个校区(五一校区和湖光校区)。学校图书馆藏书总量达120余万册,有中外文期刊6000余种,是浙江省医学图书中心馆和高校文献保障系统医学文献中心。学校主办有《滨江医科大学学报》、《临床皮肤病学》 近年来,滨江医科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对外交流活动,积极与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建立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双边合作、学术交流关系,并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同时,学校还定期派遣教师出国交流访问、留学进修。学校于2002年恢复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有在校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200多人。 七十五年来,滨江医科大学秉承“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医学与人文融通、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医学人才,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医学研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医学专家和学者,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全校师生员工正戮力同心,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