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这样的战士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这样的战士 【创作年代】1925年12月14日 【作者姓名】鲁迅 【文学体裁】散文诗 【文章收录】《野草》 作品原文这样的战士〔1〕 要有这样的一种战士——已不是蒙昧如非洲土人而背着雪亮的毛瑟枪的;也并不疲惫如中国绿营兵而却佩着盒子炮〔2〕。他毫无乞灵于牛皮和废铁的甲胄;他只有自己,但拿着蛮人所用的,脱手一掷的投枪。 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都对他一式点头。他知道这点头就是敌人的武器,是杀人不见血的武器,许多战士都在此灭亡,正如炮弹一般,使猛士无所用其力。 那些头上有各种旗帜,绣出各样好名称: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头下有各样外套,绣出各式好花样:学问,道德,国粹,民意,逻辑,公义,东方文明〔3〕……。 但他举起了投枪。 他们都同声立了誓来讲说,他们的心都在胸膛的中央,和别的偏心的人类两样。他们都在胸前放着护心镜〔4〕,就为自己也深信心在胸膛中央的事作证。 但他举起了投枪。 他微笑,偏侧一掷,却正中了他们的心窝。 一切都颓然倒地;——然而只有一件外套,其中无物。无物之物已经脱走,得了胜利,因为他这时成了戕害慈善家等类的罪人。 但他举起了投枪。 他在无物之阵中大踏步走,再见一式的点头,各种的旗帜,各样的外套……。 但他举起了投枪。 他终于在无物之阵中老衰,寿终。他终于不是战士,但无物之物则是胜者。 在这样的境地里,谁也不闻战叫:太平。 太平……。 但他举起了投枪!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作品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语丝》周刊第五十八期。 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里说:“《这样的战士》,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 〔2〕毛瑟枪指德国机械师毛瑟弟兄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设计制造的一种单发步枪,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武器。绿营兵,一作绿旗兵。清朝兵制:除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等“八旗兵”(以满族人为主)外,又另募汉人编成军队,旗帜采用绿色,叫做绿旗兵。清代中叶以后,绿营兵渐趋衰败,终被裁废。盒子炮,即驳壳枪,手枪的一种,外有特制的木盒,故名。 〔3〕东方文明五四运动前后,帝国主义者和封建复古主义者鼓吹的反动口号之一,目的在于维护我国的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化,反对近代科学文明和民主改革。 〔4〕护心镜古代战衣胸前部位镶嵌的金属圆片,用以保护胸膛。 作品简析《这样的战士》写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期间,“五四”运动已经退潮,新文化阵营已发生分化,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封建复古势力异常猖獗。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未停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正在南方酝酿形成。北洋军阀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用暴力镇压革命人民,更使一些人,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抗一切进步和革新,妄图引诱青年脱离革命斗争。对此,鲁迅写了《未有天才之前》、《导师》、《一点比喻》等文章进行反击。而后围绕女师大事件又写下了《“碰壁”之后》、《我的“籍”和 “系”》和三则《并非闲话》等文章。作为这一系列斗争的经验总结,鲁迅以散文诗的形式写了这篇《这样的战士》;通过战士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必须具有清醒的不为敌人任何阴谋诡计欺蒙的韧性精神。鲁迅刻划“这样的战士”的形象,也是号召革命青年必须具有这种韧性精神,做个坚强的反帝反封建的战士。 既然鲁迅是一位战士,那么,他的战斗对象是什么人呢?这篇散文诗回答了这个问题。鲁迅说,这篇作品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请注意,战斗目标并不是军阀,而是文人学士们。为什么不是军阀呢?军阀才是最凶恶最反动最应该打倒的啊。但是,军阀可是很不好惹的,弄得不好,他们要杀人的,国人畏惧武力,尊长之权威力无边,混乱时代,不讲法律,杀人就像踩死蚂蚁一般容易。鲁迅了解中国,不会去找军阀叫阵,自取灭亡。他迂回曲折地攻击军阀身边为军阀辩护的文人学士。他本来并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示威,但学生死伤后,他是无条件支持学生的,这是人道主义,是天下公理和正义。在鲁迅看来,军阀固然可恶,而到了这时还埋怨、批评学生的文人学士们,作为“帮凶”,更加可恶。 鲁迅要揭穿假面,使其露出真面目。因为名目层出不穷,这些东西是永远也打不完的。战士打了一场,看似取得了胜利,实际上却只打掉一件外套。对手逃走了,又穿着另外的好看的外套跳出来。文过饰非,文人为自己辩解的水平是很高的,军阀政府野蛮地开枪杀人,文人却能冠冕堂皇说这种暴行说符合天理、大快人心。鲁迅斥责他们“假借大义,窃取美名”。要做事的时候援引孔墨学说,不做事的时候就用老聃哲学,有些力气的时候看看达尔文、赫胥黎的书,要人帮忙就拿出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这种人历代层出不穷。这些人成了鲁迅当时愤怒的集中点。鲁迅说自己进入了“无物之阵”。所谓的无物之阵,就是把握不定,变幻多端,永远也抓不住。在鲁迅看来,这种战斗是很费心力的。鲁迅就是这样的战士,跟这一类对手打了一辈子。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分明看出,鲁迅确实是一位精神界的战士。 作者简介鲁迅 (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