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星艺 |
释义 | 人物概述赵星艺,纺织专家,台湾省纺织教育的奠基人。他在学术上不断进取,教学之余致力于研究工作,并对发展台湾省纺织工业提出多项建议,对台湾省纺织教育和纺织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生平简介赵星艺,1914年2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其父赵锦生,曾任山东省齐河县、武城县县长,为政清廉,因不满当时媚外之流弊,愤而辞归乡里。长兄赵元艺,亦生性耿直,曾任职财政部盐务总局,为杜绝工业盐转为食盐出售以获暴利的行为,采用食用染料变色等科学方法,竟招致非议,深感仕途难为。赵星艺受其父兄影响,具有清正廉洁,主持正义,不畏强权的个性。1932-1936年赵就读于南通学院纺织科时曾任该科学生自治会主席,1935年在一次学生运动中,他曾率领同学积极参加,体现了一个爱国青年应有的本色。1936年赵星艺于南通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中央研究院棉纺织染实验馆研习研究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赵星艺自南京奉母迁居重庆,并进入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工作,被派往四川遂宁一带征用大木船多艘,作为搬运内迁工矿设备,以补充江轮运输力之不足。其中有关纺织厂部分有裕华、豫丰、申新等多家。后来,又被派至川康调查毛麻产销情况。 1943年赵星艺考取经济部资源委员会选派去美国深造,于1945年冬赴美。在美国阿拉巴马之锡拉卡噶(Sylacauga,Alabama)阿风得尔(Avondale)纺织染整厂观摩多月,并进入美人纤公司(American Viscose Corporation)实习一周。赵星艺在美2年,遍访美国著名院校,并收集了不少有关纺织技术资料和美国专利局资料,包括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占有的德国有关化纤技术资料,其中已提及直接制条设备。 1947年返国后赵星艺任上海申新第五纺织厂工程师。1950年去台湾省,任该省嘉义纺织厂顾问。1952年经台湾省棉纺公会理事长李占春(即嘉义厂厂主)倡议,邀约赵星艺创办棉纺技术人员训练班,设于台北工专,是年9月23日开学,经费由棉纺公会负担。招收甲、乙两班学生各50名,为期半年和一年。1953年秋,台北工专设立3年制纺织科,赵星艺任专任教授兼科主任。1956年台湾省内公私立大学、工专及高职的纺织科(系)纷纷设立。当时纺织师资极度缺乏,赵星艺除在台北工专任专任教授外,并以兼任教授名义兼任逢甲大学及台南工专、新埔工专等多处教职。1973年赵星艺自费去英国利兹大学进修2年,于1976年正式取得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1983年11月20日台湾省纺织学会授予赵星艺纺织工程奖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