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曙明:我的人生感悟与管理观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赵曙明(作者), 邱恒明(作者)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月20日) 平装:224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111363774 内容简介《赵曙明:我的人生感悟与管理观》围绕“人生感悟和管理观”这一主题,回顾了作者回乡务农的艰辛、求学奋斗的经历和留学生活,总结了作者的教学、科研、指导研究生和提供企业咨询与管理实践工作,介绍了作者的家庭生活,也谈到了作者作为商学院院长的治院理念。作者指导的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知悉这本书的出版,纷纷撰文谈论他们对导师的印象以及导师对他们的影响,这从另一个视角再现了身为人师的赵曙明,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做学问,先做人,还要保持永不枯竭的学习热情,这就是赵曙明的人生信条。 人生总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从志学之年、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再到花甲耳顺之年,看似简单的人生历程,却有诸多感悟裹于其间。希望这些人生感悟与思考能激励读者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这也是本书的写作目的所在。 当然,作为中国知名商学院的领军人物和中西方管理学界的知名学者,赵曙明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未来发展之路的看法与建议同样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思考。 编辑推荐《赵曙明:我的人生感悟与管理观》编辑推荐:当过拖拉机能手、生产队长、大队副书记,曾是工农兵学员、留学生,又是世界知名教授和学者,他的社会角色一直是时代的领跑者。 作为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代留学生,他的求学经历催人奋进。 作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拓荒者、探路者,他对中国管理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令人钦佩。 作为就任时间最长的中国一流商学院的院长,他对国内大学院长职业化的思考让人颇受启迪。 作为将德鲁克管理思想引进到中国的功臣,他在国内外管理学界和实践界的知名度甚高。 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赵曙明教授拥有或曾经拥有多种身份,这不管对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人来说,都像迷一样神奇。从他的经历中,不仅能看到他个人的奋斗历程,还能看到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作为中国知名商学院的领军人物和中西方管理学界的知名学者,赵曙明教授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未来发展之路的看法和建议同样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思考。 媒体推荐赵曙明是一位非常杰出的领导者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位专注的学者。他取得了非常重要且令人印象深刻的科研成果,这让他成为人力资源领域国际知名学者。 ——Micheal Spence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 赵曙明教授20世纪90年代初学成归国,用他深厚的学识报效国家,不仅推动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还把南京大学商学院打造成了全国一流的商学院。 ——洪银兴 中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著名经济学家博士 赵曙明老师给过我许多做学问的指导和做人的启迪,使我获益终生。 ——陈德铭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博士 赵曙明教授为人谦逊大度,与他交往过程中,总被他真诚、坚韧的精神所打动。如果说赵曙明教授对弟子们的忠告是先做人后学问,那先做人后管理则是他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大师对我们企业界人士的提醒。 ——张近东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 赵曙明教授的为人正直和做事务实精神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在担任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第三任主席期间,为推动中国管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淑英 著名美籍华人教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创始主席、博士 赵曙明院长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带领南京大学商学院与世界各地的商学院建立起联系,这反映了他的高瞻远瞩。他精力充沛,总能把事情做好。认识他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John Thomas Delaney 美国匹茨堡大学商学院院长、博士 赵曙明教授有两大非凡品质:一是勤勉工作,他是我所认识的工作最勤奋的人;二是体贴关心他人,他愿意随时随地帮助朋友。令我赞叹的是,对人尽心尽力、对工作认真严谨并且富有成效,这些品质很难聚集到同一个人身上,赵曙明教授却做到了。 ——Joel GLASSMAN 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大学副教务长兼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赵曙明教授是一名了不起的学生,能有他这样的学生我深感荣幸。当年,他还是学生时就表现得很优秀:做事专注、才华横溢、意志坚定。 ——Jean Lipman-Blumen 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教授、著名领导学专家、博士 作者简介赵曙明,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度“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第三任主席、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333工程”首席科学家、江苏省人力资源学会会长、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所所长。197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专业;1981年留学美国,1983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87年再度赴美,1990年获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在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商学院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后研究工作。 邱恒明,财经作家,知名财经书评人,致力于商业知识普及工作,年度财经图。 目录前言 奥马哈之行 上篇 第1章 人是可以塑造的 一个愿望在脑海里中形成,且越来越强烈,那就是重赴美国,回到以管理学研究闻名于世的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攻读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我的理由很简单:这个专业对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是可以塑造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处,就在于怎样引导人、塑造人。 第2章 我的人力资源管理观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书,填补国内教材空白;48万字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内最早专门研究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专著;开发设计了国内第一套“企业人力资源指数”;拿出国内管理学界第一份企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是相关领域最有影响著作,获国家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是一等奖中仅有的两本管理类著作之一……,有记者对我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认为我是“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开拓者”,其实我只是比较早地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比别人早做了一些工作,多做了一些事情而已。 第3章 商学院院长之路 在南京大学工作了整整34年,其中商学院工作了20年。商学院和谐的环境、优秀的师资和管理队伍以及高素质的学生使我很享受在其中学习和工作的乐趣。此外,这些年来我推动并见证了商学院MBA/EMBA/MPAcc/EDP项目的蓬勃发展,特别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教育形式对社会产生了不断深入的影响和不可低估的贡献。南京大学商学院作为我海外学成归来后事业的出发点,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第4章 用心做人 我所从事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我始终将人视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因而也就最重视人的品行。我从指导研究生学习开始,每一届新生入学,不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我给他们上的第一课总是讲做人的道理。我反复向我的学生强调,“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学问做不好可以转行,做人有问题就没有救了。” 下篇 第5章 学生印象 自1977年在南京大学任教以来,迄今已经34年了。我在内心深处非常喜欢“老师”这一角色。30多年来,我不知讲授了多少次课,也不知给多少学生上过课,我并没有像有些教师常说的有那种厌倦的感觉,反而是每次在准备将要讲授的下一堂课时,总是充满了一种期待和渴望。到目前为止,我先后指导了20多位博士后,100多位博士研究生,还指导了不计其数的硕士研究生,包括MBA学院和EMBA学员。他们的回忆和叙说,可能更加感性和生动;综合他们各自的体会,也许更能促进读者获得我的立体印象。 第6章 八大热点话题解答 一直以来,我都能接收到不少媒体朋友的采访要求,希望就如何管人、培养学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等话题阐明我的观点;许多年轻学生也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些职场规划、留学注意事项、学历观点等方面的建议。这部分内容中,我们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回答了我经常被问到的8个问题。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