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疙瘩 |
释义 | 赵疙瘩,又名赵友群,高邑县古城村人.1884年生,1963年闰4月病逝.他是抗战时期我县著名抗日积极分子,是首任县农会主任. 赵疙瘩贫农出身,自幼勤于耕种,吃苦耐劳.但因地少收入微薄加之反动当局与地主阶级的层层盘剥,一家老小仍终年不得温饱,为了生活,他经常以种地兼作小生意糊口.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他参加了高邑县抗日政府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高邑县抗日政府县农会主任.他工作积极大胆,不计个人得失,勇于自我牺牲,深受群众爱戴. 1938年至1939年间,高邑县铁路以西许多村庄,如古城、城照、北渎等,都成立了农救会,办起了"借贷所",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种子牲畜等困难,对于恢复农业生产,增加粮食收成,解决群众生活困难,支援抗战,起了很大作用. 1939年,国民党杂牌军队13支队与张荫梧的河北民军在太行一带以抗日为名,强行勒索群众财物,绑架杀害抗日军政人员,甚至挑起事端,制造武装冲突. 为了揭发国民党反动派专事制造磨擦破坏抗日的罪行,赵疙瘩挺身而出,1939年10月代表冀西13县的农民,赴当时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所在地--邢台路洛川,找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请愿,当面揭发侯如墉所部13支队与张荫梧的河北民军,在太行一带敲榨勒索,鱼肉百姓,"天天过年,夜夜娶妻",绑架杀害抗日人员,抢夺抗日物资,制造武装冲突种种罪行.在往返途中,风餐露宿,长途跋涉,又遭到国民党顽军的跟踪迫害,但赵疙瘩毫不畏惧,依靠他的智慧和勇敢,依靠广大爱国民众的掩护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了党组织和冀西13县农民兄弟交给的光荣任务.从此以后,他的名字传遍了冀西13县. 1945年高邑解放后,根据工作的需要,赵疙瘩又被党组织派回本村工作,曾任古城村支部书记,村农会主任.1948年又被派往县联社城关供销社等单位工作,历任城关供销社油坊经理,粮站主任等职.直到1954年因年事已高退休返回原籍.1963年农历闰4月病逝家中,时年79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