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找故事的艺术--在长征路上体味清华新闻学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者:李希光ISBN:9787302062165 定价:26元 印次:1-1 装帧: 印刷日期:2003-1-10 图书简介:本书是作者带队到国家重点扶贫县——黑水实地采访以及对这次活动研讨的结晶。鲜活的人与事,初显了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子们“找故事的艺术”。 目录前言: 学在路上李希光(1) 一、 到与世隔绝的高山峡谷中找故事(1) 二、 在真实的世界里找故事(4) 三、 在普通人身上找故事(7) 四、 谁有资格记录真实的故事?(9) 序幕: 走进中国最鲜为人知的角落高坚(13) 一、 到雪域高原实践清华新闻学(13) 二、 岷江做伴(14) 三、 黑水的诗人(16) 四、 中国的阿尔卑斯山(17) 五、 登上红军走过的雪山(21) 六、 穿越原始森林、走近打古冰川(22) 七、 寻找红军遗存(26) 八、 长征路的未来(31) 上编故事与采访手记 故事1: 雪山脚下最后一位红军战士姜琳(35) 一、 我看见毛主席骑着马(35) 二、 毛主席说:“我只有一根牛毛。”(36) 三、 长征物品只剩下一根皮带了(37) 四、 老红军娶了藏族寡妇(38) 五、 不知今天党中央主席是谁(39) 采访手记1: 从“运筹帷幄”到 “实战千里之外”姜琳(41) 一、 虚心倾听,利用信息源(42) 二、 睁大双眼,寻找新闻点(43) 三、 开动脑筋,改进采访技巧(45) 四、 互助互利,培养职业道德(46) 五、 认真、务实、苦干换取信息源的信任(47) 故事2: 见证黑水历史的头人家族郑枫(48) 一、 毛主席、朱德两次在他家开会(48) 二、 墙洞里发现红军借条 (51) 三、 头戴八角帽的父亲讲述爷爷 传下来的故事(52) 四、 流亡印度的爸爸为儿子当上 解放军高兴(53) 五、 自费维持红军纪念馆(56) 采访手记2: 在发掘红军文化中实践 清华新闻学郑枫(58) 一、 寻找视点——红军文化(58) 二、 寻找焦点——芦花会议遗址中的 头人家族(59) 三、 寻找选题——两代家族继承人的故事(59) 四、 寻找细节(60) 五、 提问:好的提问来自好的听者(61) 六、 采访花絮(62) 故事3: 远离网络世界的“脚板邮”杜榕(63) 一、 没有路的邮路(64) 二、 每月40元工资的邮递员(65) 三、 “要喝水,便到河边弯下腰”(66) 四、 路上的雪有半人深(67) 采访手记3: 长征路上的新闻学杜榕(69) 一、 走进深山(69) 二、 敏感的新闻眼(70) 三、 选题——寻找冲突(71) 四、 思索——小镇旅店里的夜校(72) 五、 一切的来源——提问(72) 六、 团结就是力量(73) 故事4: 挑战“尴尬”仇檀(75) 一、 把避孕套放进水里煮着吃(75) 二、 “我们只能私下里悄悄地说一说” (76) 三、 “就是脸红也要讲” (77) 四、 为当着大伙面领避孕药的人鼓掌(78) 五、 “唉,你今天晚上喝酒了,可不要忘记吃 (避孕)药哦!”(79) 采访手记4: 在雪山草地上体会新闻学仇檀(82) 一、 选择视角:作为公众的眼睛去寻找故事(83) 二、 寻找焦点:多听、多看、多问、多记(84) 三、 确定主题:从“地狱”到“天堂” 而再入“地狱” (85) 四、 进行采访:采集许多人渴望知道的故事(87) 五、 收获偶得:报道——“天生”需要的是故事(90) 故事5: 马背上的电视女记者许海燕(92) 一、 “我扛着机器,跑遍了全县高山村寨”(92) 二、 “我们喝牦牛脚印里的积水”(93) 三、 “最怕马低头喝水”(95) 四、 “如果我成了名记者,我要为这里的 人搞个扶贫项目”(98) 五、 “北京离我太远了,我不会有机会去北京”(100) 采访手记5: 开往雪山草地的“大篷车”许海燕(104) 一、 “连狗都想采访”(105) 二、 “淑女杀手” (106) 三、 希光的新闻敏感(110) 四、 真话!真话!真话!(113) 五、 率性的教授(114) 故事6: 喜欢港台歌星的苦行僧代明(118) 一、 当不上兵,才去做和尚(118) 二、 苦行僧的寺庙生活(120) 三、 不理解达赖为什么要与中央作对(121) 四、 最喜欢谢霆锋和林心如的歌(121) 五、 “这辈子好好当和尚,下辈子投胎到 有钱人家”(122) 六、 “我对娶老婆没有一点兴趣”(123) 采访手记6: 命题来自实践写作 依托于故事代明(125) 一、 凭想像设计的选题遭残酷现实否定(125) 二、 命题来自采访实践(126) 三、 选题的完成依托于一个人的故事(129) 四、 车上、路上、山上、旅馆,到处都是我们 上课的地方(130) 故事7: 大山深处的第一家网吧张佳祥(132) 一、 网吧促藏族姑娘学电脑(133) 二、 开网吧是为了吃饭(133) 三、 想上网的没钱,有钱的不上网(134) 四、 十来岁的娃娃爱上网,轰也轰不走(136) 五、 上网就是聊天,不是看新闻(136) 六、 全县懂电脑的只有3人(137) 采访手记7: 把课堂上的方块字变成了 鲜活的故事张佳祥(139) 一、 新闻是讲故事,不是讲道理(139) 二、 见人皆所见,思人皆未思(141) 三、 好题目需要好提问(142) 四、 “无处不备则无处不虚”(143) 五、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是常青的(144) 故事8: 唱了一辈子歌的藏族老人作着左娅(145) 一、 提起在北京唱过歌,老人一脸兴奋(145) 二、 庆祝打死一只豹子,17岁的 作着首次表演(146) 三、 “文革期间,斗我的人跟我一起唱歌”(147) 四、 最开心的是在孩子的婚礼上唱歌(148) 五、 老人的歌可能要失传(149) 采访手记8: 深度文化的采访与探究左娅(152) 一、 选题= 心血来潮+蓄谋已久(152) 二、 在新奇和兴奋中寻找采访对象(153) 三、 在烤全羊的篝火歌舞中找到故事(154) 故事9: 为藏族人造炉子的“淘金者”王怡(157) 一、4年前40岁的老何被迫外出打工(157) 二、 踏实工作的老何在黑水“淘到了金” (158) 三、 老何最爱谈的话题是“炉子”(159) 四、 对于自己的未来,老何要一步一个脚印 地走下去(161) 采访手记9: 学会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王怡(163) 一、 趣味性的“骗局”是活动良好的开端(163) 二、 路途中任意一个地方都是学习的课堂(164) 三、 抓冲突——过去与现实、男人与女人(166) 四、 学会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 记者道路上的第一步(168) 故事10: 常年露营在森林里的刑警队长李迪(169) 一、 深夜守空房的妻子(169) 二、 用VCD打动犯罪嫌疑人 (171) 采访手记10: 采访的目标:有人情、有意义、 吸引人李迪(174) 一、 视点:抓住读者的眼球(174) 二、 焦点:具体、鲜活而有故事的人(175) 三、 选题:与焦点同步完成(176) 四、 提问:不可提空泛的问题(176) 五、 细节:最有价值的细节是意外发现的(177) 六、 导语:凸现人情味(177) 故事11: 来自高山藏寨的出租车司机蔡颖婕(179) 一、 “没文化,我都不会发短信息”(179) 二、 “初见汽车好奇怪,它会走、会叫,还吃油”(180) 三、 这里的出租车多数没有牌照和保险(182) 采访手记1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要躬行”蔡颖婕(184) 一、 “我要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故事”(184) 二、 “冲突最有故事”(185) 三、 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186) 四、视觉化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188) 故事12: “藏族就像含苞未放的花朵”周琼(190) 一、 来自草原的扎西:“我喜欢扬鞭牧羊”(190) 二、 县城长大的雅伟:“我要走出大山”(191) 三、 “做个好样的藏族人,不给藏族丢脸”(193) 四、 “中学生不吸烟是珍惜动物”(194) 五、 “藏族就像含苞未放的花朵”(196) 采访手记12: 疏离中的相聚周琼(198) 一、 选题:汉藏文化交融(198) 二、 采访感受:藏族的现代化并不可怕(199) 三、 焦点:率性而为是血液里的东西(200) 四、 导语:藏族迪厅,有着太多的象征意义(203) 故事13: 每年给红军元帅写信的 藏族农民王超(206) 一、 每年用一坛青稞酒换一封信(206) 二、 在电视上看到收信人去世了,才停止写信(207) 三、 “奶奶饭后给我讲红军的故事”(208) 四、 参观者留下的名片一尺高(210) 采访手记13: 最重要的技能: 与人交谈的能力王超(211) 一、 找一个有故事的人(211) 二、 记者不要预定选题(212) 三、 提有人情味的问题(213) 四、 写文化就是写人物(215) 五、 以小见大找故事(217) 故事14: 藏区里的白族银匠赵晶(219) 一、 模仿的银器得到藏民喜爱(219) 二、 “我们不会再赶他走了”(221) 三、 最喜爱藏族歌曲《高原红》(223) 采访手记14: 寻找故事等于寻找冲突赵晶(225) 一、 想像与现实的冲突(225) 二、 口号与真情的冲突(226) 三、 上学与学手艺的冲突(226) 四、 外来人与当地人的冲突(228) 五、 采访故事像是调查案件(231) 故事15: 大山里的艺人们刘玉(233) 一、 修筑大塔佛的藏族石匠扎西(233) 二、 扎西家的第一层已经不养牲畜了(235) 三、 最后的羌笛手马七郎(237) 四、 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羌笛推广出去(239) 采访手记15: “掌勺”新闻学刘玉(240) 一、 传播弱势群体的声音(240) 二、 什么最有意思?(241) 三、 不问笼统的问题(242) 四、 处处留心,寻找细节(243) 五、 辣手著文章(244) 故事16: 嫁到黑水的汉族姑娘辛欣(246) 一、 “天上掉下来的缘分” (246) 二、 “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 (247) 三、 爱的代价(248) 四、 “我也不知道自己的醋劲怎么那么大”(249) 五、 丈夫为汉族妻子大打出手(250) 采访手记16: 脚下的新闻学辛欣(251) 一、 “有不一样的眼睛,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251) 二、 从视点到焦点,从焦点到选题(252) 三、 采访要抓住细节(254) 四、 真正的清华新闻学——脚下的新闻学(255) 故事17: 从砍树到种树都是功臣朱江水(257) 一、 砍树改种树收入减一半(257) 二、 当然想砍树(258) 三、 不甘心娶农村穷姑娘的森工(259) 四、 “国家也难,老百姓也难”(260) 五、 “泥石流把我冲出60米”(261) 六、 “老百姓最懂道理、最宽容”(262) 采访手记17: 长征路上的新闻学阳光课堂朱江水(263) 一、 走街串巷找故事(264) 二、 形成于思毁于随(267) 三、 语不惊人誓不休(271) 四、 人,有血有肉的人(273) 五、 体验正规的记者生活(276) 六、 “我要先培养你们做人”(279) 一个美国女学生重走长征路卓丽凤(282) 一、 给自己一个重视祖国历史的机会(284) 二、 中国年轻人未来的路究竟在哪?(285) 三、 进入黑水高山峡谷(287) 四、 品尝青稞酒(288) 五、 崔县长:精力旺盛的公仆(290) 六、 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 结合体(291) 七、 掉队的红军战士(292) 八、 野草中的红军墓碑(295) 九、 小城中的第一家网吧(296) 十、 苦苦劳作的黑水人(297) 十一、 最终的度假地(298) 十二、 寻找新方向(300) 下编“故事在哪里?”与新闻学教育 国际学者感受清华大篷车新闻学课堂(305) 一、 长征之于新闻学的意义(306) 二、 靠具体的问题采访到老红军和藏族 寡妇的故事(309) 三、 女同学开口就问藏族大汉:“你是如何向妇女们 讲解避孕套的使用的?” (310) 四、 新闻学核心就是:“描写!描写!再描写!”(313) 五、 故事的意义在哪里?(315) 六、 美国教授考问清华学生:到底什么是采访?(316) 七、 和解与融合也值得报道(317) 八、 最最基础的是善于倾听,不要只顾考虑事先 设计好的问题(319) 九、 好的故事是有腿的(320) 十、 把清华的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321) 用教育新理念培养新闻人才李希光(323) 一、 什么是新闻学?(323) 二、 新闻学的学术家园在哪里?(325) 三、 “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学中的核心位置(327) 四、 教学理念(330) 五、 教材、教学手段和条件(336) 六、 课程未来聘请教师标准(337) 七、 课程验收指标(337) 八、 中外媒体对清华“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的评价(338) 九、 附件:“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教学大纲(340) 传媒人才不等于新闻人才李希光(346) 一、 对新闻定义的不同理解(348) 二、 对待丑闻的不同态度(349) 三、 对新闻策划的不同态度(352) 四、 新闻记者面向公众,传媒人才面向受众(354) 五、 新闻媒体解决方案(357) 六、 媒体需要的新闻人才(358) 变革年代的新闻学教育William Woo(364) 一、 准确的报道激情的写作(365) 二、 新闻的目标:公共信任(366) 三、 利益与新闻的冲突(367) 四、 新闻学:一种艰苦的工作方式、 提供事实的勇气(370) 什么是“好新闻”与“好新闻学”?Ted Glasser(372) 一、 “好新闻学”能创造优良的社会(372) 二、 “好新闻”来自人性(374) 三、记者应成为新闻学力量的中心(376) 中国新闻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陈小川(378) 一、 中国的新闻教育已全面落后(378) 二、 未来的记者要有一种人文追求(379) 三、 未来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最好有实践背景(380)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张延平(382) 一、 需要的第一种人才:既能跑动, 又有学问的人才(383) 二、 需要的第二种人才:既会管版, 又会管人的人才(384) 三、 需要的第三种人才:既懂媒体, 又懂经营的人才(384) “好记者”首先是个“好听者”Elizabeth(387) 一、 在中国调查越来越容易了(387) 二、 耐心——重要的采访技巧(389) 三、 负面报道的目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90) 四、 从医学博士到社会新闻记者(391) 五、 关心那些在社会上“没有声音的人”(393) 六、 “好记者”首先是个“好听者”(395) 七、 必须说明新闻来源(395) 八、 “获得普利策奖不是我最重要的理想”(397) 九、 信源的重要性: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的(398) 颠覆式新闻教育的推行者王波杜文鹃陈敏(40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