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耒及其诗歌创作研究
释义

基本信息

作者:韩文奇

出版社: 兰州大学; 第1版 (2007年4月1日)

丛书名: 博士文丛

平装: 18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0开

ISBN: 7311029252

条形码: 9787311029258

产品尺寸及重量: 21 x 14.8 x 0.8 cm ; 200 g

ASIN: B0011F7XH6

内容简介

张耒同苏轼、苏辙及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陈师道的交游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意,透着精神品格的交融与磨砺。熙宁四年(1071)是张耒与苏轼交游的起始点。元丰八年(1085),二人师弟子关系已经明确。此后张耒抱着对苏轼的景仰之情一直追随其左右。张耒始从苏辙游的年龄有十七、十八岁两说,似皆可成立。他追随苏轼左右,但并未中断或疏远同苏辙的师弟子关系,也未淡化二人的情谊。晚年居陈时所作《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当是他和苏辙文字交往的终结点。张耒与黄庭坚的交游始于元丰八年,二人关系融洽。元祐初期唱酬颇多,崇宁元年(1102)前后主要迫于政治原因两度中断唱酬,然友情如故。张耒与秦观的交游始于元丰二年(1079),元祐年间交往密切,绍圣后被迫中断交往,但情谊依旧。《送秦观从苏杭州为学序》当作《送秦觏从苏杭州为学序》,此文是张耒为秦觏从苏轼学而作,迄今多种版本皆误。张耒与晁补之初会于熙宁七八年间。元祐元年(1086)后开始了密切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互为知己。张耒与陈师道的交游当始于元祐元年,时有酬唱,文字交往止于元符三年(1100)。 儒学思想是张耒学术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立于苏门的张耒

第一节 张耒与苏轼交游考论

一、张耒与苏轼的首次晤面与早期交往

二、张耒与苏轼元祐时期的交游

三、张耒与苏轼的后期交往

第二节 张耒与苏辙交游考论

第三节 张耒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陈师道交游考论 一、张耒与黄庭坚的交游

二、张耒与秦观的交游

三、张耒与晁补之的交游

四、张耒与陈师道的交游

第二章 张耒的学术思想

第一节 以"济物"为本的仁义论和本于"人情"的礼法论

第二节 以儒为本的儒、道圆融论

第三节 "至诚"与"尽性"的教化修养论

第四节 张耒的"道"、"理"观

第三章 张耒的文学思想与文学批评

第一节 尚"理"的文学观

第二节 尚"诚"的创作论

第三节 尚"自然"的文学批评论

第四章 张耒的乐府诗

第一节 咏写民生疾苦与民俗民情

第二节 咏物、咏怀、咏画、摹写音乐之作

第三节 张耒乐府诗的特色

第五章 张耒的古体诗

第一节 节候感咏之作

第二节 唱酬赠答之作

第三节 悯农与田园诗

第四节 游览纪行及咏物、咏史诗

第六章 张耒的律诗和绝句

第一节 律诗

第二节 绝句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