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宜祥 |
释义 | 张宜祥,傩面具雕塑名人。未曾从师学艺和经过学校培训,凭着数十年艰辛摸索和天生悟性,创作出在国内外获奖的大量雕塑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师的称号。曾经担任多年南丰县政协常委。他授徒15人,徒弟又带了徒弟,已经有30多人继承了他的雕塑事业。 第一个请张宜祥雕傩面具的是一个叫汤家窠的村。张宜祥在小时候见过傩面具,此时已经记不清了。他打听到下考坑村还保留着一套几十年前的傩面具,便托熟人带着去偷看了一回。25个傩面具,看一个默记下一个,回家便凭着记忆慢慢画出草图。1988年正月初一,汤家窠村25脚傩就跳了出去。他们到各处去跳,就像做广告一样,张宜祥会雕傩面具的名声就传开了。慢慢地他就成了傩面具雕塑的第一人,足迹遍及全县20多个村和江西、福建的邻近县,雕出了数以千计的傩面具,并且不断有所创新。他把《西游记》、《封神榜》上的人物充实进去,最多的一套傩面具已达到了34脚。 傩面具的雕塑,使张宜祥的创作想像力变得丰富。他以大胆夸张的手法,进入一个游刃有余的艺术空间。 傩舞本来是驱邪逐疫祭祀性舞蹈,后来才融入娱乐成分,所以傩面具大都显得凶煞。张宜祥雕出的傩面具也是这种风格,没有见过他的人,都以为他的相貌肯定也很“恶”。听到这种议论,张宜祥觉得应当变一变。他在雕弥勒佛面具时,吃饭走路都在想,应当雕出个什么模样,而且不能与众多已有的面相雷同。正当他冥思苦想之时,晚上就梦见笑弥勒扑在他脸上,扯得老开的嘴,阔得遮了他的脸,眼睛笑得眯了,鼻子也是扁扁的。这个特点鲜明的模样,第二天他还清晰地记得,就照着这个样子雕出了他心中的弥勒佛。1990年江西(傩)摄影作品展览,他选送的《弥勒佛》、《开山》、《一对和合》、《雷公》、《钟馗》等全部获奖,其中《弥勒佛》、《开山》两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他曾在南丰河边天然岩体上,雕刻一丈八高的石佛,花了近两年的时光,无论寒暑都连续不辍。在进入一种迷醉状态之时,常常雕到天亮而不自觉。就这样,他完成了南丰县地藏寺、寿昌寺等所有《佛像》、《罗汉》的雕塑,以及南城县麻姑山《麻姑仙女》、山东济南曾巩寺《曾巩塑像》的雕塑,还有大量傩面具和工艺品的制作。其中一些作品已经漂洋过海,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珍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