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守仪
释义

简介

1930年生。2008年10月14日逝世。河北平朱人。擅书籍装帧。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62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帧研究班学习。人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编审。受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和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出版有《张守义外国文学插图集》、《装帧的话与画》等,封面设计《堂吉诃德》在全国书籍装帧展览获奖,《战争与回忆》插图获1986年全国书籍装帧展荣誉奖。?

人生经历

张守仪,1930年出生,河北平泉县人。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书籍装帧艺术家,曾任全国第八、九届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书籍装帧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版协装帧艺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等职。

长期以来从事书籍装帧设计插图创造和艺术理论研究工作。出版著作有《张守义外国文学插图集》、《插图艺术欣赏》、《装帧艺术设计》等。装帧设计、插图创作多次获全国奖。中外作家肖像作品被世界各国作家纪念馆收藏。装帧设计、插图创作、作家肖像代表作品有:《茶花女》、《巴尔扎克全集》、《简·爱》、《悲惨世界》、鲁迅、歌德、托尔斯泰、泰戈尔、巴尔扎克、雨果等肖像。艺术成就载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主编艺术图书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插图卷、《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装帧卷、《老油灯》等。

艺术情痴

书籍装帧艺术家张守义,在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界享有国际声誉,深受作家欢迎、同行钦敬、读者喜爱。他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和美术编辑工作四十多年,创作了为数众多的装帧设计和插图,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其质量之精与数量之多一直领先于国内同行业。他几十年如一日,痴心于艺术,形成了简约传神、个性鲜明的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已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重视。由于其独树一帜的作品,顽强执著的艺术追求,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入选《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几十年的执著追求,使他创作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作品,被人们尊称为“书籍装帧大师”、“中国第一封面”。

一张守义,1930年9月30日出生于平泉县。他父辈弟兄三人,父亲行三,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在平泉任私立启明小学校长,后改为私立兴平小学。由于出身书香门第,使他从小就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岁时,父亲将他过继给无子的大伯父,来到喀左县平房子乡山湾子村大伯父家。这是一个小山沟,四周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是一个满蒙汉各族杂居的地方。人们在山坡上背风向阳的地方结庐而居,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黄昏时,乡村的上空炊烟袅袅,牧童赶着黄牛沿山间小路归来,偶尔还有成帮的马匪经过。故乡田园式的景色,北方民族热情豪爽的性格,都深深地感染着张守义,使他几十年后仍难以忘怀,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以后的创作。

之后,他回到平泉县,在父亲任校长的兴平小学上学。不久,日本投降了,他亲眼目睹了曾经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队成为灰溜溜的俘虏。这时苏联红军、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都到过平泉,十几岁的张守义亲眼目睹了现代中国的变化和战乱。

这时期的平泉是一个辽、蒙、热三省交界的城镇,是附近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城里有一条小街,两边都是卖纸、墨、笔、砚、字画的商店,少年的张守义经常在这里流连,出神地凝视着店铺中悬挂的书画,朦胧地产生出一种神秘感。也许就是在这时,国画那种高度的象征、简约的写意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以后能在白纸上,用黑白线条几笔就描绘出浓厚的生活场景。当时,由于日本的刚刚投降,学校没有教科书,教师只好让学生们读《古文观止》、《千家诗》,书上一些简单的素描插图,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他学习绘画的最初启蒙。

1946年,张守义离开家乡,到天津工商学院附中读书,从此和家乡一别就是半个多世纪。童年的经历在张守义的心中一直留下深深的印迹,这在他以后的作品中也可以反映出来。童年时代,他目睹了旧军阀军队的跋扈,这在为危地马拉著名作家阿里图里亚斯《总统先生》设计的封面中那位佩着军刀、戴着自旄趾高气扬的南美独裁者的背曩中可以看到;北方农民顽强的生存能力,使还从没到过异国的他,凭着对大地的挚爱和对全人类普遍精神的准确把握,描绘出美洲、非洲、亚洲的广袤的土地和人民;对生活的深深的爱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凝缩成《燃灯者》高高举起的双臂。

1947年至1949年,他先后在北京南堂中学、艺文中学、进德中学、大同中学读初中和高中。1950年,张守义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系统地学习绘画。四年的学习,使他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那时,在这所学校里,从院长到教素描、教速写、教水彩、教彩墨、教油画、教创作的老一辈艺术家们,非常热忱认真地示范授课,使学生们得到了严格的基础训练。张守义像一只蜜蜂,贪婪地采集着“艺术”的花蜜。他专注、用功,基本功十分扎实,速写、线描、色彩作业都较为独到,富有个性,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艺术个性。那时,艺术青年大都喜爱阅读苏联画册与画报,因为这些画报和画册很便宜,又便于买到。他剪贴了好几本苏联画家作的插图、版画、速写的图片,平时细心观摩。苏联插图艺术家刻画人物与生活场景的艺术技巧,影响着学生时代的张守义。

1954年,张守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美院,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美编室当编辑。他在中央美院是学油画的,开始从事书籍艺术设计时有些不适应。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他潜心钻研,勤奋实践,运用自己扎实的造型功力来学习装帧艺术。为了更深地理解作品,他精心阅读原稿。为了熟悉作家,他主动交往攀谈。为了掌握背景材料,他跑遍了京城,仔细观察古建筑、老教堂、旧街道、小胡同,并画了大量速写,为了熟悉外国人的外貌气质,他多次观看外国人来华文艺演出。通过细心的观察、反复的揣摩,有了感受和体会,哪怕是只语片言,都一一记入他的笔记之中。久而久之,他总结出“画感受、画想象、画个性、画对比”等“十画”箴言,这种执著地和书本和生活学习的精神,一直贯穿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他还接受了几位老版画家的指教,系统研究了格勒惠支、毕加索、马蒂斯等大家的作品,同时也研究了我国传统版画插图和中国简笔人物画的技法,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

1962年,中央工艺美院开办书籍艺术研究班,张守义前去进修。在这段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从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封面设计等平面构成到立体构成等一系列课程,结合自己八年来的创作实践,重新体会,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他不仅对国内外书籍艺术历史有了更为系统清晰的了解,而且对表现自己的个性、完善自己的风格有了坚定的信念。

1966年,“文革”开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批编辑下了乡,张守义被留下来从事样板戏的书籍设计。在这几年中,外面乱糟糟的,他却在混乱的环境中潜心钻研书籍装帧,借深入工厂的机会,熟悉了多种制版印刷工艺,掌握了书籍整体设计,特别是精致的图版设计。这对他以后将图版平面构成规律应用到封面设计中,将工艺手段应用到补充、强化设计素材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1976年,被压抑了多年的人们,对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强烈的渴求。一些外国文学名著纷纷再版,新的时代需要有新的书籍艺术,这就为张守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背景。这时的张守义,从来没出过国,要画大量外国文学封面和插图,困难较大,这里有东西方相貌、身材、仪态的差距,还有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东西方建筑的差别。要想使人一看封面,就仿佛置身于异国之中,深深地感受着一种异国情调,非常之难。怎样使自己“置身异国”,弥补不能直接体验异国生活的欠缺,张守义投入了非凡的热情和力量。他到图书馆翻阅大量古今外国书籍、期刊、画报、报纸,不放过每一场外国电影,从电视上观察外国人。这些方法,虽然对创作很有益,但有很大的局限,经常难于满足创作需要。后来,他就走上街头观察外国人。一开始没有经验,外国人从对面走来,他就迎面走过去。这样,两人只是在一瞬间擦肩而过,没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对方。逐渐地,他琢磨出一个好办法,在后面跟踪外国人,这样就主动了,要看细部、局部的头饰或衣着,他就紧跟几步,缩短两人的距离;要看人的体形、姿势,就慢走几步,把二人的距离拉开。因为经常跟踪外国人,他曾引起过公安人员的误会。

在一次偶然的国际球赛上,张守义发现坐着看外国人,比整天跟着外国人满街跑要好得多,观察的东西比街上多得多。在球场上,人的喜怒哀乐,都能看到,而且都是真实的。从此,他成了一个球迷,凡是国际球赛必看,有时甚至到门口等退票。其时,张守义骨瘦如柴,1.76米的个子,体重才40公斤,从小学到大学和体育无缘,他看球是假,到球场上观察外国人是真。他为了观察运动员在不同感情下的不同动作,了解不同国度的运动员的习惯,经常在一场球赛中,在看台上上上下下走动,到前排去看运动员的局部细微动作,到后排去看运动员的全身动势。

为画好背景,张守义经常去东西交民巷,观察不同风格的外国建筑。出差每到一个城市,他都到处转,一旦发现外国式建筑,就流连忘返,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观察。上海里弄里的外国旧楼房,张守义每次去都要光顾,那又窄又陡的木楼梯,那昏暗的光线,为他给巴尔扎克小说设计封面,增加了灵感。

他还力图从理性上认识外国,了解外国人的精神世界。他全面系统地读了《圣经》、《古兰经》和各种佛经,重新学习外国历史和地理,向同社的外文编辑求教。就这样,从没出过国的张守义,却画出了一幅幅充满异国情调的作品:充满恐怖气氛的孤立在荒野上的呼啸山庄,普希金笔下充满神秘气息的俄罗斯草原张守义在创作中,风格日趋成熟,以庄重大度、内涵丰富为最高审美追求,前期偏重以绘画或装饰为主,中期逐渐以绘画与装饰相交融,表现形式与工节技法日渐娴熟。

张中行老先生在他的《负暄三话》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情痴”张守义:对艺术,他孜孜以求,顶礼膜拜,抱着宗教般的虔诚;而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心不在焉,丢三落四,没有多少自理能力,对艺术的深情热爱与对日常生活的漫不经心,两相对照,我们便不难读出“人生自是有情痴”中那份执著与坚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