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戴海斌
释义

个人履历

戴海斌,男,1978年3月生,浙江省绍兴市人。1998—2002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本科,2002—200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博连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9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目前专业方向为晚清政治外交史。对近代地方(地域)社会文化史亦有兴趣。

发表目录

一、论文

1.《袁世凯软禁章太炎事迹考》,《北京档案史料》2003年第3期,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267—286页

2.《中山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第45—53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3、《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年史学论文一瞥》,《云梦学刊》2005年第5期,第21—25页

4.《湖广总督与汇丰银行借款合同——东南互保的一个注脚》,朱诚如、王天有主编:《明清论丛》第8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第315—325页

5.《庚子事变时期张之洞的对日交涉》,《历史研究》2010年第4期,第118—131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东南互保”之另面——1900年英军登陆上海事件考释》,《史林》2010年第4期,第119—131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7.《庚子年张之洞对日关系的若干侧面——兼论所谓张之洞的“帝王梦”》,《学术月刊》2010年第11期,第144—154页

8.《“题外作文、度外举事”与“借资鄂帅”背后——陈三立与梁鼎芬庚子密札补证》,《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2期,第124—130页

9.《郭廷以与罗家伦、蒋廷黻的早期学术交往》,《传记文学》(台湾)2011年7月号(第九十九卷第一期),第16—24页

10.《外国驻沪领事与“东南互保”——侧重英、日、美三国》,《史林》2011年第4期,第105—114页

11.《庚子年北洋舰队南下始末》,《历史档案》2011年第3期,第133—137页

12.《“误国之忠臣”?——再论庚子事变中的李秉衡》,《清史研究》2011年第3期,第105—115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3.《庚子事变时期中美关系若干问题补正》,《史学月刊》2011年第9期,第80—87页

14.《“中国近代史”学科史之一页:郭廷以的早期学行述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中国百年学术路——古今中西之间(1911—2011》(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5—55页

15.《庚子事变中的张元济》,《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6期,第139—147页

16.《1900年李鸿章与佐佐友房会晤考论》,《安徽史学》2011年第6期,第86—94页

17.《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节点——简论庚子事变前后若干外交问题(1900-1901)》,《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2期,第21—26页

二、评论

1.《从〈近代中国史〉到〈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史学的整合特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25号(第142期) 第7版

2.《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郭廷以和他的“史事日志”系列》,《中华读书报》,2011年10月12日第10版

3.《补说老新党》,《东方早报·书评周刊》2011年11月23日

三、史料整理

陈景甫原作,戴海斌选编整理:《由商入政了然人生——一位民建老人的回忆》,《史林》2010年口述史增刊

四、会议论文

1.《外国驻沪领事与东南互保——侧重英、日、美三国》,纪念义和团运动1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海:上海大学,2010年10月20—21日

2.《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节点——论庚子事变前后若干外交问题(1900-1901)》,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青年学者专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10年12月5日

3.《“中国近代史”学科史之一页:郭廷以的早期学行及与罗家伦、蒋廷黻的交往》,“新知识新学科新职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11年7月26—27日

4.《历史与记忆:四川保路运动中的周善培——以〈大波〉、〈辛亥四川事变之我〉两书为讨论线索》,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青年学术研讨会,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10月8—11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3: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