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大强 |
释义 | 张大强,1956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法制日报社专职编委,主任编辑。是一位有着20年新闻龄、干了20年编辑工作、一直在夜班编辑一线工作的老编辑。20年无数个寒来暑往、无数个不眠之夜,无论是重大宣传报道和突发事件,还是平凡琐碎的日常报道,在总编室夜班编辑岗位总能看到他的身影: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自己恪尽职守的工作诠释着对党的新闻工作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忠诚。2009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 自1989年进入法制日报社,张大强就在总编室编辑岗位工作,一干就是20年。他从一名普通的编辑做起,干到总编室主任,直至现在担任《法制日报》专职编委,专职负责报社夜班编辑出版工作,职责越来越大,担子越来越重,但岗位还是夜班。 1998年抗洪期间,张大强时任总编室副主任,在夜班一线连续值守近一个月。当时因交通和通讯条件有限,前方记者的稿件传送困难,有时前方记者难以与后方联络发稿,为了不漏发每一条新闻,张大强就让记者就用电话口述新闻,一条千把字的稿子字字记录,再由编辑整理后上版;有时为了一张图片,要从兄弟单位费尽周折转取后再刊发,困难可想而知。而且根据救灾报道的需要,还要当晚撰写评论,及时刊发,所以熬夜干通宵是常事。抗洪报道结束后总编室的报道工作受到上级的表彰,张大强所编辑的一块头版还获得中国新闻奖,为报社赢得了荣誉。 2008年抗冰冻雨雪灾害、特别是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张大强作为总编室主任更是身先士卒,战斗在夜班编辑一线,既要在白班统筹协调、策划组织报道,又要在夜班一线编辑出版,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为了落实一个选题报道,要打无数个电话,及时报道救灾动态,组织配合性报道文章。为了让前方记者辛苦采写的稿件能够及时见报,为了让党中央的重大部署能及时传播出去,经常等稿直至天亮,最终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报道任务。其实,像这样的报道,在港澳回归、党代会、国庆50周年、奥运会,每一次重大报道,每一次重大事件,年复一年,次次如此。 总编室作为报社编辑出版工作的中枢,担负着上情下达、通联各方、统筹协调等职责。随着报业改革的推进,除编辑新闻版外,组织策划采访报道、关注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主动设置议题、提高舆论引导和报道能力,成为总编室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张大强带领《法制日报》总编室一班人,及时总结经验、吃透领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白班选题策划组织报道,夜班编辑出版,改变了以往总编室只专注夜班编辑工作的旧模式,形成了全天候的新闻报道方式。近年来,总编室组织策划了一批有分量的报道选题,在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好反响。 改革创新也一直是张大强日思夜想、常抓不懈的工作,如何改变机关报旧有的工作性、成就性、典型性等传统报道模式,成为日常编辑工作创新的话题。在工作中张大强经常琢磨新的报道方式和新的表现形式,注意研究、分析兄弟报刊的改革动向,学习借鉴时尚前沿的报道方式和版面编排技巧,参与了《法制日报》新世纪以来历次版面改革和创新工作。他要求自己要能够出点子、解难题,带领大家攻艰克难,使《法制日报》新闻版面貌常新,一直成为报社创新的排头兵。 2009年以来,张大强担任报社专职编委(处级),专门职守夜班,负责全部新闻版的统筹协调、编辑出版工作,担子重了,职责大了,上夜班更多了,但是他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党的新闻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